生成式人工智能传播的文化责任伦理:理论阐释、风险识别及治理路径
作者: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860006)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社会民生便利性,也造成了诸如虚假信息、文化歧视、隐私泄露等伦理风险的叠加,凸显出现有治理政策与技术之间的不适配。以“伦理先行”为理论框架,回顾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科研伦理问题的现有讨论,分析其实际应用带来的伦理挑战。从公共文化责任意识角度,探讨在内容生成技术应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与伦理责任,揭示其在文化生成与认同之间的断层和歧视,以及认知安全引起的文化风险。对此,可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中的智能化标准治理,确保数据使用合规,加强文化责任与伦理治理,构建完善的技术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炎龙,黄婧.生成式人工智能传播的文化责任伦理:理论阐释、风险识别及治理路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101-10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