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历史想象与重构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4WWC00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2456108)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小说《最后的礼物》通过失语症、录音机和难民中心三个象征性元素,深入探讨历史想象与重构主题。失语症象征着主人公阿巴斯因创伤历史造成的记忆压抑与遗忘,反映了移民个体面对创伤时的沉默与封闭;录音机作为历史再现与言说的媒介,构建出西方殖民话语之外的历史空间,使得非洲流散者在言说非洲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对西方话语的反言说;难民中心揭示了非洲移民在异乡寻求身份认同和连接历史时空的诉求,以及企望通过叙说创伤历史经历实现某种和解。古尔纳巧妙地使用象征手法,旨在展现历史记忆的复杂性和重构过程的多维向度,以便揭示移民个体在面对历史创伤时的心理挣扎与和解祈望。《最后的礼物》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探索,也是对集体历史的反思,彰显了古尔纳对移民身份认同的历史想象与重构愿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卓.论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历史想象与重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57-6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