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策略的强效能:“一路象北”的国际传播适配机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YY088)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针对国际传播的“逆向困局”,以“一路象北”为案例,揭示高稀缺性自然事件与适配性传播策略的协同机制。案例显示,在应急管理层主要采用政府96小时静默“应激—调适”动态演进策略,依靠西方媒体接力村民短视频;在叙事解码层,运用“本真—共情”故事供给策略;在技术升维层,实现从工具理性到关系契约的跃迁。案例表明,在静默策略的协同机制、缺陷美学的符号转译和微粒叙事的持续供给三个方面具有可迁移性,但须注意静默生态的主体性重建、身体叙事的时间性正义和技术介入的空间性敬畏。案例成功将讲述中国故事的结构性弱势转化为强传播势能,为高情感共鸣的非政治议题的国际传播提供相应的借鉴。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曾建松,毛浩然.弱策略的强效能:“一路象北”的国际传播适配机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168-17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