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与孔子

      2013, 16(6):5-10.

      摘要 (6553) HTML (0) PDF 1.75 M (3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 试论毛泽东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

      2013, 16(6):11-14.

      摘要 (1957) HTML (0) PDF 1.66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是中国现当代史上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我们可从历史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梳理中看到这点。在对待外来侵略、主权尊严、艰难困苦、国民精神、未来前景、外交关系、振兴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中国人民都体现出了独立、英勇、自信、坚韧、乐观、思辨的特征。毛泽东的这些特质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与实践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013, 16(6):15-18.

      摘要 (2654) HTML (0) PDF 1.67 M (2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宣传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宣传思想及实践是与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的,是与革命实际斗争紧密结合的。这种结合,扩大了党的影响,凝聚了革命力量,维护了革命大局,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形成党的优秀传统与作风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毛泽东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2013, 16(6):19-22.

      摘要 (2267) HTML (0) PDF 1.67 M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印两国自1950年4月建交后,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关系。但是,由于印度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扩张主义边界政策,中印边界争端逐步升级,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之战。作为中方的最高决策者,毛泽东不仅坚决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一切可能的努力,充分展现了融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于一体的卓越领导艺术。

    • 常逻辑公式与可定义性

      2013, 16(6):23-27.

      摘要 (2367) HTML (0) PDF 1.68 M (2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常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的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但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的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它的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

    • 预设的主体间性

      2013, 16(6):28-31.

      摘要 (2107) HTML (0) PDF 1.66 M (2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巴赫金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对话主义关系,认为对话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预设作为社会交际语言中的一部分,也存在着对话关系。预设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主体间性对话互动的认知交际。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分属于不同的交际主体。语义预设的领有主体为说话人;语用预设的领有主体为交际双方。语义预设基于说话人与自身认知域中形成的知识范畴(现实世界、想象世界和特设世界)进行的主体内部对话互动;语用预设基于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体间性对话互动。

    • 论公共政策设计中民生幸福的价值本质

      2013, 16(6):32-36.

      摘要 (2097) HTML (0) PDF 1.67 M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政策的设计是贯彻和体现设计者价值目标的一种价值行为,设计者的价值目标决定和引导着公共政策的制订、执行和评价的过程性质和发展意向。民生幸福新时代,公共政策设计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本质必然要贯彻民生幸福最大化的价值理念,这不仅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相一致,而且是由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决定的,还是我们党和政府价值追求的现实体现。

    • 工读学生的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2013, 16(6):37-41.

      摘要 (2205) HTML (0) PDF 1.80 M (2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工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特点;探索工读学生人格、社会支持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长株潭地区的工读学校279名学生和普通学校36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采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读学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显著相关,与自我同一性扩散状态、获得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工读学生的扩散状态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延缓状态显著低于普通学生;社会支持在工读学生的人格与自我同一性扩散状态、延迟状态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文化决定论抑或法律能动性——文化立法的前提性论争

      2013, 16(6):42-46.

      摘要 (2390) HTML (0) PDF 1.68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与法律存在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文化是制度建构的约束性条件,法律也具有鲜明的能动性价值和本体论地位。当前的反文化立法主义者从文化决定论或文化宿命论中寻找其理论依据,重蹈了历史的覆辙而不自知。我们应以对法律与文化交互关系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摒弃机械主义的文化决定论,并注重预防立法者的过度自信和恣意妄为,扎实、稳妥而有效地推进文化领域的法治进程。

    • 微时代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

      2013, 16(6):47-49.

      摘要 (2546) HTML (0) PDF 1.65 M (2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但是微时代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裂变式、碎片式等特点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提出了新挑战。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微时代各新媒体形态的互动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来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率。

    • 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研究

      2013, 16(6):50-53.

      摘要 (2575) HTML (0) PDF 1.66 M (2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保障食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不当、保护范围较窄、保护滞后等问题,有大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凸显了刑法在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借鉴美国立法,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形成严密的刑事立法体系,克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规制上的不足。

    • 论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治理

      2013, 16(6):54-57.

      摘要 (2102) HTML (0) PDF 1.66 M (2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监管责任重大。跨国公司污染转移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歧视性。关于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动因,目前有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成本转移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说。治理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依据既有国际法层面的,也有国内法层面的。我国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治理存在诸多不足,既有国际法的强制力不足,也有国内立法规定不足,另外,还有外资审批的环保把关不严、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法律治理的不足,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促进国际立法、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加强投资的环境审批和环保执法、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 记者拒证权的法理建构及其悖论

      2013, 16(6):58-60.

      摘要 (2056) HTML (0) PDF 1.65 M (1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闻自由和新闻工作的具体实践而言,记者拒证权有其建构的合理性。而从司法的角度来看,记者拒证权保障了新闻自由,却妨碍了司法公正。记者拒证权的悖论的实质是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之间的一种博弈,是法律对两种价值的平衡与取舍。

    • 上市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3, 16(6):61-65.

      摘要 (2145) HTML (0) PDF 447.75 K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1年沪、深两市304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综合绩效因子,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上市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内源融资比例、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国有法人持股比例、银行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资产负债率、股权融资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Z指数、高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的关系随地区、行业的变化而不同。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家族企业融资结构,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相应建议。

    • 企业网络口碑推荐的反联盟博弈分析

      2013, 16(6):66-70.

      摘要 (2107) HTML (0) PDF 1.84 M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企业、竞争对手、网络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博弈及其利益的得失,进而分析网络口碑负面推荐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 竞争对手与网络消费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联盟动力较强,二者的联盟是企业网络口碑负面推荐产生的主要原因;打破竞争对手与网络消费者之间联盟的根本是降低二者选择联盟策略的收益,压缩其博弈空间。

    •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偏差及对策研究

      2013, 16(6):71-75.

      摘要 (2082) HTML (0) PDF 1.67 M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出现了偏差,目标偏移问题比较普遍。设立机构的动机存在误差、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金融监管框架不一、内控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布局不合理、支农目标偏移、过于商业化以及违规经营频繁等发展偏差。因此,要从明确法律地位,合理规划布局,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 中国碳排放、贸易、能源与 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013, 16(6):76-79.

      摘要 (2802) HTML (0) PDF 1.74 M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1981~2009年碳排放、对外贸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消费和对外贸易正向影响碳排放,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起初的影响为正,后期影响为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预测方差的贡献度最小。关键词:对外贸易;VAR模型;碳排放;脉冲响应

    •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创新型企业 培育机制和模式研究

      2013, 16(6):80-84.

      摘要 (2069) HTML (0) PDF 1.67 M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型企业所从事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和各部分,还包括观念创新、人才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市场创新等。每一个方面的创新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这些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协同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企业创新的有机整体。

    • 基于“三位一体”视角的农村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

      2013, 16(6):85-88.

      摘要 (2031) HTML (0) PDF 1.74 M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市场、政府与社区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三股力量。农村金融体系成长是市场内生作用力的结果,市场应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农村普惠金融自身的特性,要让每一个贫困人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强制组建以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成长的效率。理论上讲,市场失灵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和法令程序来强制履行合约得到解决,但强制履行合约的高制度成本与高组织成本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的政府失灵。而农村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与政府双层失灵的缺陷。因此,要能较好的为农村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必须构建市场、政府、农村社区密切结合,能相互弥补缺陷的“三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 基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阈的 国际金融危机与现实启示

      2013, 16(6):89-91.

      摘要 (1993) HTML (0) PDF 1.65 M (2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分析,从虚拟资本的内部矛盾出发,揭示虚拟资本发展与金融危机的内在关系。从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剖析国际金融危机产生、蔓延以及衍化的过程,并揭示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现实启示。

    • CCS技术公众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 调查分析

      2013, 16(6):92-95.

      摘要 (2034) HTML (0) PDF 1.66 M (1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CCS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公众的认知程度对CCS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公众对CCS技术的态度,分析影响公众对CCS技术态度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CCS的公众认知度还很低,影响公众对CCS支持程度的主要因素有3个:CCS技术的风险、公众对气候问题的认识、CCS技术的效果,而增加公众对CCS的了解可以明显提高CCS技术的支持度。关键词:CO2捕集与封存;公众认知度;调查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的空间效应

      2013, 16(6):96-100.

      摘要 (2215) HTML (0) PDF 1.73 M (2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空间效应,构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利用MapInfo9.5和GeoDa0.95i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离地铁站点越远,住宅楼盘的价格增值幅度越小,呈阶梯状递减规律。最后就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融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住宅价值;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管理与创新

      2013, 16(6):101-104.

      摘要 (2014) HTML (0) PDF 1.66 M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着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困境,需要组织的完善与制度的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工作机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机制研究

      2013, 16(6):105-108.

      摘要 (2047) HTML (0) PDF 1.66 M (1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表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社会捐赠机制、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制度和资源等多重制约,志愿者权益缺乏保护,专业技能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探讨社会援助的慈善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期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机制,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 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2013, 16(6):109-112.

      摘要 (2270) HTML (0) PDF 1.70 M (2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背后凸显出的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发展。本研究运用“结构偏离度”分析工具,证实了近年来我国人才结构在产业、地区、企业类型以及学历四个维度上的失衡现象。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地区人才市场化流动、增强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吸纳作用以及合理转变人才培育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扭转“就业难”的困难局面。

    • 在湘新疆维吾尔族群体管理问题初探

      2013, 16(6):113-115.

      摘要 (2166) HTML (0) PDF 1.65 M (2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湘维吾尔族群体问题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涉维工作也存在着许多漏洞和风险,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族融合的社会环境,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在湘新疆维吾尔族群体的管理,以保障湖南省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 高校女教师生存状态的历史变迁

      2013, 16(6):116-120.

      摘要 (2072) HTML (0) PDF 1.68 M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近年来高校女教师队伍的日益壮大,从女性的社会、历史文化出发,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种主要社会性别制度:“男女有别”、“男女平等”与“男女都一样”;概括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女教师先后呈现的三种生存状态:“缺席者”、“在场者”与“言说者”。旨在呼唤人们进一步关注高校女教师的利益诉求与发展趋势。这必将是一个冲破主流话语屏障、回归生活本身的难得的精神觉醒与自我发现的过程。

    •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德育

      2013, 16(6):121-124.

      摘要 (2101) HTML (0) PDF 1.67 M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道德文化的精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儒家道德文化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为基本精神、“知行合一”为践行方法,建构起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慈、惠、勇为主要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用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吸取其精华,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大学德育目标、原则、方法和途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德育;内圣外王;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继承;创新

    • 从重构到整合:建国后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 宏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2013, 16(6):125-127.

      摘要 (2069) HTML (0) PDF 1.65 M (2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空间形态经历了从“重构”、“断裂”、“延伸”至“整合”的变革历程。这一变革历程促使我国高校的空间形态不断地“再生产”,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探讨高校布局结构宏观空间演变的历程,总结其特点及具体表现,有助于发现高等教育空间活动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规范·偏离·控制:母语素养的 层级结构及其教育学启示

      2013, 16(6):128-130.

      摘要 (1982) HTML (0) PDF 1.68 M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母语教育侧重规范的传统有失偏颇,因为理想的母语素养除了指向标准的规范力外,还包括指向修辞的偏离力和指向高效交流的调控力。常规性的学校母语教育应把母语素养的宏观分层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点,使课程内容体现出一定的序列性,而补偿式的社会母语教育则应根据受教者实际所缺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补偿。

    • 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及其研究展望

      2013, 16(6):131-135.

      摘要 (2062) HTML (0) PDF 1.69 M (2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当信息与自我概念有关时,个体会进行快速的加工和更好的记忆。大量的中西方研究关注的是自我的类型,基本都是以自我和非自我刺激激活个体行为和神经层面上的反应来考察自我参照效应,并没有考虑到刺激与自我的相关程度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刺激与自我的接近程度不同,对于个体而言往往意义也会不一样。对比低自我相关刺激,高自我相关刺激对个体有更大的生理和社会意义,会得到大脑更精细的加工。来自临床心理研究的证据表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都有其认知失调的根源,与患者的内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借鉴这些特殊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了解这些特殊个体的本质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认知失调的根源,引导他们做出有利于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归因,为抑郁、焦虑等领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乡村治理危机与乡村权力批判

      2013, 16(6):136-140.

      摘要 (2045) HTML (0) PDF 1.68 M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世纪乡土小说关注现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的严峻现实,直面乡村治理危机,批判作为危机之源的乡村权力。揭示与批判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不断膨胀的乡村权力崇拜意识;二是家族、资本和黑恶势力影响下的乡村权力建构的非正当性;三是丧失“人民性”的乡村权力给乡村造成的破坏与伤害;四是肯定农民们作为弱者所采取的多种反抗形式的正当性。新世纪乡土小说由此表露出对乡村权力建构非正当性的深切忧虑。

    • 苏轼祝文创作及其关涉的仪式意蕴

      2013, 16(6):141-144.

      摘要 (2132) HTML (0) PDF 1.72 M (5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轼文集》收录苏轼祝文96篇,涉及祈(谢)晴、雨、雪,奉安皇帝御容,谒文宣王庙,以及祭勾芒神、祭土牛、告五岳、秋赛等,联系着丰富多样的仪式仪节。祝文应用于祭奠仪式,具有仪式与文学的双重意义。结合苏轼各类祝文的写作背景,探讨祝文及其仪式应用中所映射的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教育观念、文化习俗,从而揭示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多个侧面,为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 面子理论视阈下《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探析

      2013, 16(6):145-148.

      摘要 (1999) HTML (0) PDF 1.67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布朗(Brown)和列维辛(Levison)的“面子理论”, 人们在社交中应适当采取礼貌策略来满足听话人的面子需求。运用“面子理论”来解读哈代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与她丈夫克林以及她与婆婆姚伯太太之间的对话, 我们认为游苔莎悲剧的主要原因在于, 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照顾对方的面子;在撕破彼此面子的同时, 也为这部家庭悲剧埋下了伏笔, 这对我们处理各种家庭关系很有启迪意义。

    • 在场的过去:论《接骨师之女》中的记忆

      2013, 16(6):149-152.

      摘要 (2339) HTML (0) PDF 1.67 M (1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位华裔母亲通过回忆重构过去、经由过去选择记忆的故事。从母亲的回忆入手,分析她找寻姓氏、重识认同的过程,进而揭示记忆在个体与集体的沟通中的意义,在当下与过去和将来的传承中的价值。以记忆的视角反思过去将有助于华裔个体在回忆家族历史中定位自身,在延续文化传统中凝聚认同。

    • “知”“行”分裂的爱情域——以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为例

      2013, 16(6):153-156.

      摘要 (2070) HTML (0) PDF 1.66 M (2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国17世纪存在“知”“行”分裂的爱情域。以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体验为例,分析崇尚至真至美爱情的他为何在爱情诗歌中认同社会上爱情交易的存在、提出爱情多元占有和质疑女性的不贞洁。通过分析多恩的非理性行为,剖析他“知”与“行”不统一的原因,从而认识其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婚姻制度的劣根性。关键词:多恩;“知”“行”;分裂

    • 人格像似与镜像自我

      2013, 16(6):157-160.

      摘要 (2244) HTML (0) PDF 1.67 M (1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曼殊的拜伦诗作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开拓了读者的眼界,激发了青年读者的革命热情。从人格视角观照苏曼殊与拜伦的文学关系,发现他们的人格像似缔结了一对绝佳的跨国文学姻缘。苏曼殊选择拜伦、接受拜伦、译介拜伦是借拜伦的人格镜像自我、表白自我、升华自我,释放自己的社会理想,表征自己的社会志向。

    • 湖南绅士的湘军情结与《湘军志》毁版事件

      2013, 16(6):161-164.

      摘要 (2283) HTML (0) PDF 1.73 M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事功在湖南绅士中激起了一种“湘军情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湘军志》的编修及其被毁版,与这种“湘军情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湘军志》被毁版,也反映了湖南绅士的“正统湘军观”。

    • 一“守”功成冯子材——杰出民族英雄冯子材的积极防御战术探源

      2013, 16(6):165-169.

      摘要 (2326) HTML (0) PDF 1.67 M (1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督办镇江军务期间,冯子材总结出了一套以弱敌强的积极防御战术,并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中法战争中,一举取得镇南关大捷。事实证明:冯子材的积极防御战术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弥补了清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方面的诸多劣势,是独步于时代的先进军事成果。

    • 大陆会议委员会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2013, 16(6):170-173.

      摘要 (2589) HTML (0) PDF 1.66 M (1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委员会制度是当代美国国会运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美国早期具有国会性质的大陆会议中已初见端倪。大陆会议时期的委员会制度,在当时解决了早期美国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国家事务,同时由于它自身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根本解决大陆会议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但是,这一时期委员会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是一种创新性实践,不但影响了未来邦联国会的运作,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有助于推动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分离,对美国早期政府体制构建起了重要作用。

    • 论民国时期湖南的农赈和合作事业

      2013, 16(6):174-177.

      摘要 (2306) HTML (0) PDF 1.66 M (1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国时期湖南的农赈和合作事业是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的基本内容。它们主要是在灾荒的环境里发生和成长起来的,这对于赈灾救灾和加强农村的赈务具有积极意义,但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终南捷径。关键词:湖南;农赈;合作

    • 中国水墨艺术在动画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3, 16(6):178-180.

      摘要 (2077) HTML (0) PDF 1.65 M (3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精神的感悟。水墨动画作为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的产物,承载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对水墨动画的解读,离不开对民族审美意象的分析,也离不开对水墨艺术精神的解读。通过对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与内在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希望立足传统文化,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进一步挖掘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 学科互动:论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

      2013, 16(6):181-185.

      摘要 (2084) HTML (0) PDF 1.73 M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学术起源、互为学科性以及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分析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社会学作为姊妹学科的学科关系史;人类学与民族学和社会学在中国化过程中互为学科性特征;以及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学科的发展现实。认为中国人类学建立一级学科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 路径图式在中国国家宣传片中的 多模态隐喻表征

      2013, 16(6):186-189.

      摘要 (2004) HTML (0) PDF 1.66 M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路径图式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结构,在《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中,通过多种模态(文字、旁白、音乐、动态图像)得以呈现。它所蕴含的时间域、运动域和任务域相互融合,产生了“中国发展是一次旅程”的隐喻性表征,并与平衡图式相交叉,构建出当代中国“和谐快速进步”的积极的国家形象。

    • 双轨线上的舞者

      2013, 16(6):190-193.

      摘要 (2302) HTML (0) PDF 1.67 M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詹姆士·理雅各既是一名成功的译者,也是一名虔诚的传教士。作为译者,他曾饱受质疑、压力重重但却执着专注;作为传教士,他力尽艰险、遭到误解却坚守信仰。他在翻译与传教的双轨上并列前行,却又努力寻找交叉点——翻译为传教所用,译者身份服务于传教士身份。

    • 简论《新民丛报》中的科学认知

      2013, 16(6):194-197.

      摘要 (2432) HTML (0) PDF 1.67 M (2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学成果与科学思想通过大众传媒渐入中国,并获得了一些社会精英的迎合与认同。他们经过多维度的主观努力与理性思考,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并促成了一种科学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传媒《新民丛报》对科学的概念、分类、功效、方法等问题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近代中国科学启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