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主要内涵有:民主与集中的良性互动;把民主集中制定性为根本的组织制度与组织原则;阐发民主集中制的功能是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各方面的积极性;践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等方面。这些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强化民主集中制,要不断扩大民主,维护中央权威,当好领头人,推进制度建设,实现人民利益等。
摘要: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可以概括出三重含义:即政权组织形式、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以及工作方法。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其他方面是一个密不可分、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其运用的目的在于巩固党的领导,充分动员群众,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为党的宗旨和具体任务奋斗。理解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自由解放奋斗终生,不仅指出唯一的路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提供了党领导人民走共和国道路的科学方法,这个走法所遵循的根本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政治领导、组织结构、政策过程,形成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最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为党的领导提供路线保证、体制保证、实践保证。因而民主集中制构成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摘要: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由核心要义、基本前提、根本方法和精神动力构成的逻辑体系。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启示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定要处理好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关系。
摘要:论证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将分散的东西编织为一个整体,这是哲学和科学的共通之处。论证的质量是区分好、坏哲学的关键所在。在哲学研究工作中,要秉承一个开放的哲学观,拒绝标签投递,尊重论证形式的多样性。优秀的哲学工作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给予正当的信誉;熟悉与你的工作相关的哲学以外的领域;注意别人做过的工作,特别是当这项工作揭示了你没有考虑过的困难的时候。
摘要:与实质真理论相反,紧缩论认为“真”是非实质的。起初基于保守性,公理化真理论以紧缩论作为其哲学依据,但保守性问题却充分暴露了二者各自存在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紧缩论本身的不当承诺,使这种有瑕疵的理论不能作为刻画不同真谓词的公理化真理论的统一哲学解释;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公理化的真理论根本不满足基于基础理论的保守性。因此,这2种理论的匹配问题亟待新的探究。
摘要:新世纪的法国作家们继续致力于文学叙事的革新,打通了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与艺术学之间的通道。他们用符号化的文本写作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想象呈现出纷纭变化的世界,进一步唤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自我存在的探寻,体现了后工业时代语境下重构人类意志和文学精神的努力。文本叙述的开放性、多义性、游戏性、碎片性、不确定性和审美取向的多元化成为21世纪法国文坛普遍的文学现象。
摘要: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3年出版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通过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这两位19世纪历史人物追求理想的故事,重新书写了乌托邦主题,藉此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反思西方文明。小说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指向性爱与性别观念、宗教与权力体制、现实主义美学等各个方面,寄托了作家对人类文明所抱有的宽容对待差异、实现充分的个人解放的理想。
摘要:基于异质预期理论,将经济主体分为公众、专业机构和中央银行3类。然后测算了我国2005年至2015年三类经济主体之间以及经济主体内部的通胀预期异质性,并对我国通胀预期管理实践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整体而言,预期管理的实践确实缩小了经济主体间的通胀预期异质性,同时预期异质性也受到宏观经济和实际物价水平变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发生较大波动的时期,央行更应该加强预期管理,避免经济主体间预期异质性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同时还要注重疏导专业机构预期向公众预期的传导路径。
摘要:采用地级市党报中市委书记鼓励企业创新的新闻报道频次作为地方政府创新激励强度的度量指标,配合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政策效果更多体现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当中;(3)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提升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未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能够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提供参考。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和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碳影子价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示出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成本在逐年增加;各地区工业碳影子价格差别较大,东部地区的价格较高,中西部地区的价格相对较低;地区工业产权结构、轻重结构差异是导致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工业结构下,工业资本存量对碳影子价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在于,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考虑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性,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
摘要: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后,由于监察调查不受刑事诉讼法的节制,监察调查获取的证据如何运用在法律上留下不少空白,一些原来刑事诉讼实践中已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因调查权的转移而呈现新特点。情况说明材料的运用、监察人员出庭作证和搜查中的见证是三个突出问题。情况说明材料的运用和监察人员出庭作证应在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寻找解决方案。搜查中的见证问题应兼顾效率与公正,在完善见证人制度的同时,积极思考以搜查录音录像加以替代的方案。
摘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地区试点到全国推广,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中国宪法学界高度的关注与思考。从中国宪法学界研究的内容来看,学者们聚焦于如何在宪法中定位、设立、设计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若仅是通过修改宪法定位国家机关,仅仅只能做到形式合宪,而实质合宪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单有宪法文本作为依据,更要通过监察法在创设、运行、监督全过程中尊重宪法意愿、体现宪法价值、贯彻宪法精神,在形式合宪的基础上更要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质合宪。
摘要:对监察机关调查的证据材料不能一概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应区分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对于言词证据需进行证据“转化”。监察机关调查的证据材料进入诉讼后仍应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合法性审查,录音录像资料应随案移送,监察人员在必要时亦应出庭“说明情况”,对在看守所留置的被调查人应实行调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提讯登记、身体检查和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等制度。对被调查人供述亦应适用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对监察机关自行排除的非法证据不得随案移送。
摘要:监察委员会与检察院存在监督与制约关系,前者有权对后者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但不宜对后者是否履行法定职责进行监督以后者通过对前者职务犯罪调查活动的合法性监督以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及提起公诉等方式对其进行制约。二者职权的衔接应通过修宪和立法明确权力界限、明确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启动权、确保监察委员会调查取得的证据符合刑事诉讼标准、赋予监察委员会对检察院审查决定的异议权、强化二者在调查职务犯罪过程中的配合协作等路径实现。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逆城镇化”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学术议题,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学者的关注,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些“争鸣”大体表现为“真伪之辩”“同异之辩”以及“好坏之辩”。“三大争鸣”在繁荣逆城镇化研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逆城镇化研究的持续深入。在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浪潮之下,学术界应当基于本土视角、立足本土实践、提炼本土事实、构建本土理论,以此来破解“三大争鸣”,促进中国逆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构,实现逆城镇化理论的中西对话,为构建中国本土的城市化理论话语体系提供动力。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城市人员集聚的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的人员“逆城镇化”现象。赶超战略、自然灾害、政治运动、人员政策、国企改革、世界性经济波动等成为主要诱导因素。改革开放前的“逆城镇化”具有多因性,以政府主导的有组织迁移为主,以国家力量进行了城乡资源的强力配置,客观上对城乡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减缓了城乡、地区差距;改革开放后的“逆城镇化”更多表现市场主导下经济原因引起的自发迁移,是市场力量对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省先后根据《县组织法》和《县各级组织纲要》,对乡村基层政权进行建置,对县以下乡村基层政权实行自治。但由于晚清以来尤其是民国初年以来乡村政权的混乱和失序,加之抗战的战争环境,各级乡村政权虽然逐步建立,但乡村自治始终未达至预设目标,乡村自治的效果差强人意,甚至在薛岳主政湖南后以军队中的中、下层军官充任乡、保长,使得湖南乡镇、保甲基层政权具有“准军事”的色彩。与此同时,在乡村建设方面,湖南地方当局推行了农业改良、农村合作事业、乡村教育以及改良水利设施、普及乡村卫生等工作,使乡村面貌发生某些变化,但由于对高度集中的地权缺乏根本的治理,加之战时的困窘,民国时期湖南乡村社会治理效果甚微。
摘要: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是民国乡村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变动。政权下乡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造,以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县自治运动为代表;知识下乡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所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各有其局限,在实践中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处理好下乡过程中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对权力的监控以及向基础型权力的转化等问题。
摘要:据现有资料,自明万历年间至民国初年,约有32位女性作家创作过戏曲作品。她们多来自于诗书之家,主要生活在江南一带,几乎都有诗文集遗世。现存女性创作的戏曲作品全本和残本39部,约占总数的一半。这些作品题材一般取自古人古事或身边的见闻,大多表现为对亲情和爱情的书写,个别作品直接抒发女性自我情感和反映当时较为重大的政治事件。
摘要:海洋保护区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被全球极力推崇。其存在不仅体现了全球绿色发展的理念,更表露了国家在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方面的决心,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卷入海洋争议的国家提供一个缓冲地带。我国近几十年的海洋保护区建设以近岸区域为主,尚未遍及远海海区。因此,若能基于南海海域整体大背景,对现有国际法律制度和部分全球已经建立起来的海洋保护区进行分析,从不同层面探寻主权争议海域保护区的设立,则不仅可以为中国未来在南海设立类似保护区提供法律和实践基础,还可以成为对现有海域现存争议予以搁置和平息的手段。
摘要:通过对推动农产品优化升级的各类主体在投入消费方面的博弈分析认为:各类主体是否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在改革中能否获利。而能否获利的关键是,优化升级后的农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因此,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品质,培育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的转型升级,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在改革过程中,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外,地方政府还必须在财政投入、信贷、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帮扶。
摘要:近10多年来,称呼语作为文学话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其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等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态度意义缺乏系统考察。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结合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特点,系统考察称呼语的态度意义,发现称呼语隐含各种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通过对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人物之间的称呼语的态度意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称呼语的态度意义有助于建构复杂动态的人物身份。
摘要:跨学科研究路径是当下知识生产的主要模式,也是译论发展的当代要求。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强调研究问题的复杂向度,注重多学科视野的整合以及认知的扩大。在大语境中充分认识翻译问题内部结构,在交叉领域中有效聚焦研究问题,合理选用相关学科理论范式和研究路径,或有助于学界增进对翻译本质的理解,促进译学知识的再生产。
摘要:徐刚将诗性的语言、散文的气息、报告文学的严谨浑然融为一体,探索出具有审美性的全景式生态报告文学。徐刚使问题型报告文学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扩展到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深切关注。徐刚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危机一直关注着、审视着、思考着,这使得其批判性生态报告文学有了深厚的思想底蕴,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报告文学的批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