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毛泽东意识形态重要性思想在习近平 新时代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018(3):1-11. CSTR:

      摘要 (2151) HTML (0) PDF 1.57 M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一以贯之。习近平同志继承、发展和创新毛泽东意识形态重要性思想,不仅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且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赋予毛泽东意识形态重要性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亲自部署、狠抓落实,推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重大举措,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 论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2018(3):12-17. CSTR:

      摘要 (2708) HTML (0) PDF 1.45 M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握和阐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主要有三大密切联系的分析理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文化谱系为主线,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强化和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生动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新视野、新气象、新境界。

    • 毛泽东文化观与习近平新时代文化 思想的同构性

      2018(3):18-25. CSTR:

      摘要 (1795) HTML (0) PDF 1.47 M (1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文化观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文化基因、理论根基、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同根、同源、同向的内在同构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探寻固有的规律性,对于毛泽东文化观的传承,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从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建国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 思想考察(1949-1956)

      2018(3):26-32. CSTR:

      摘要 (2837) HTML (0) PDF 1.46 M (4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工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计划经济,在重工业、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主张,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保证,对于理解当今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逻辑、语言和计算的交叉创新

      2018(3):33-41. CSTR:

      摘要 (2210) HTML (0) PDF 1.75 M (2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逻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的基础学科,逻辑是构筑科学理论的工具。逻辑方法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导致创新驱动:逻辑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范畴语法的重大创新;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引起了计算机科学的创新发展。在我国,逻辑针对语言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尚明显不足,造成学科创新或理论创新的乏力,需要大力推进交叉创新研究。

    • 弗雷格-吉奇难题及其解决方案论析

      2018(3):42-48. CSTR:

      摘要 (2141) HTML (0) PDF 1.47 M (2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弗雷格-吉奇难题”是当代元伦理学非认知主义理论面临的难题,它表明非认知主义不是行之有效的道德语义学理论。非认知主义者试图通过修补其语义学理论来解决这一难题,一些同情非认知主义的哲学家也希望通过“紧缩论”等办法来帮助解决问题,但研究表明这些方案均不成功。

    • 记忆为了遗忘:沃德·贾斯特《遗忘》 中的记忆书写

      2018(3):49-56. CSTR:

      摘要 (1952) HTML (0) PDF 1.48 M (2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沃德·贾斯特虽以“遗忘”为题,却以积雪覆盖的比利牛斯山、雾气重重的索姆河搭建了特殊的记忆之场,从而将当下后9·11时代置于更大的历史景深之中,以历史的眼光反思当下弥漫的暴力复仇情绪。主人公托马斯因其画家身份而成为一名独特的记忆者,绘画作为记忆的媒介促使托马斯关注他者继而分享记忆,探寻建立记忆共同体的可能,以期打破记忆与遗忘的对立,在记忆、宽恕与遗忘的纠葛中厘清对错,实现和解。

    • 《叛徒》的反讽艺术

      2018(3):57-61. CSTR:

      摘要 (2037) HTML (0) PDF 1.45 M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6年布克奖获奖小说《叛徒》巧妙运用反讽手法,揭示当代美国社会依旧严峻的种族问题。反讽构织成了小说情节之外的另一个结构网络:修辞反讽渗透进小说的语言,构成了小说的肌理;标题的反讽、情景的反讽、语调的反讽建构了小说完整的结构框架;互文反讽则引入历史的维度作为参照,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在《叛徒》中,反讽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它暗含严肃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已成为小说本身的内在品质。

    • 区域人力资本、资源集聚能力与城市蔓延

      2018(3):62-70. CSTR:

      摘要 (2472) HTML (0) PDF 1.57 M (2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资源集聚能力高低有别,而地区的资源集聚能力又决定性地表现为人口流入与企业入驻规模。因此,从人口流动与企业选址的视角,分析区域人力资本、资源集聚能力与城市蔓延的关系,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蔓延现象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一种微观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与城市蔓延负相关,人力资本越丰裕的地区,城市蔓延指数越低,城市蔓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人力资本不足造成的。由此,根据人力资本的分布来引导城镇土地、产业与人口扩张,是避免城市蔓延现象实现“产-城”融合的紧凑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 “南南合作式”国际援助的有效性研究

      2018(3):71-79. CSTR:

      摘要 (1864) HTML (0) PDF 1.63 M (2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官方发展援助来帮助不发达国家脱离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问题。基于1970~2014年110个受过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升贫困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有效地加快信息传递,降低受援国HIV感染率、失业率以及辍学率,从而有效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研究为中国提倡的“南南合作式”援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房价波动、省际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演变

      2018(3):80-88. CSTR:

      摘要 (1932) HTML (0) PDF 1.75 M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化解商品房库存是其中目标之一。在推进商品房去库存过程中,必然伴随房价波动现象。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结果,房价波动对产业结构服务化和合理化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对邻近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地区的差异性。据此,应制定“因地施策”的宏观调控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守地方经济发展根基,有效消化空间溢出产能。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品格论析

      2018(3):89-96. CSTR:

      摘要 (1887) HTML (0) PDF 1.47 M (1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品格论析

    • 春节:大学生践行与传承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2018(3):97-103. CSTR:

      摘要 (1939) HTML (0) PDF 1.46 M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春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同一性,春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载体。注重从情感升华、价值提升和文化创新等三个维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及“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 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解析与应对

      2018(3):104-112. CSTR:

      摘要 (2027) HTML (0) PDF 1.49 M (4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分散式立法为主的萌芽阶段、以相对集中式立法为主的形成阶段和以专门立法为主的成熟阶段,呈现出审查机构权力不断扩大、审查对象和标准不断拓宽、审查程序不断细化、审查监督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并导致了审查目的异化、审查权力滥用、审查监督失序的后果。为了维护中国的海外投资利益,一方面中国要修订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亦要遵循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加强沟通、事后总结经验的策略,双管齐下地应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

    • 美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强制合并制度 评介与思考

      2018(3):113-119. CSTR:

      摘要 (1890) HTML (0) PDF 1.47 M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事人强制合并制度之强制性源于美国民事法律中的公平公正原则,只要符合强制合并程序的启动条件,法院都应当充分利用程序手段将某一案外人纳入一个已经启动的诉讼,这与美国民事法律中衡平法的盛行息息相关。虽然从表面上看,强制合并是对当事人处分原则的一种背离,实际是法院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行使方式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尺度和时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美国民事司法系统一直试图通过程序法上的调整来整合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而简化诉讼运行过程,这不但有利于法官全面理清案情,方便后续审理,也对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减少重复诉讼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为什么说中国土地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2018(3):120-128. CSTR:

      摘要 (2025) HTML (0) PDF 1.47 M (1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正在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及其改革,学界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认识认为,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总体合理,土地制度勿需改革,只需要完善。另外一种认识认为,现在土地制度存在严重弊病,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损害了农民的土地利益,需要进行彻底修改。黄小虎先生的观点代表了后一种认识,他认为,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不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但从实践观察,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不仅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制度红利”,而且基本保障了农民利益。

    • 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链形成与演化

      2018(3):129-134. CSTR:

      摘要 (1727) HTML (0) PDF 1.54 M (5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交易效率到达一定水平后,自给自足模式必然走向分工模式,形成产业链;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分工的深化,最终不断演化为多条产业链模式。产业链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其自身的内在机理。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通过完善交易制度、改进交易技术等手段来提升交易效率,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法律体系、社会环境,从而加快分工演进,促进区域产业链的不断优化升级。

    • 企业集团财务执行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8(3):135-141. CSTR:

      摘要 (2588) HTML (0) PDF 1.50 M (2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集团财务执行力提升需要统一评价标准,形成量化指标。从能力理论和资产专用性角度对企业集团财务执行力进行分析,提出财务战略引导力、财务组织协作力、财务人员执行力和财务制度约束力四个作用力,对四个作用力运行机理进行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集,提出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执行力四条关键提升路径。

    • 杨宪益诗歌翻译的中庸之道

      2018(3):142-148. CSTR:

      摘要 (2020) HTML (0) PDF 1.46 M (3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思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具有自己的特色,“诗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并不偏执于一端,而是一种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调适性选择。杨宪益的翻译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成长的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杨宪益诗歌翻译思想的中庸之道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翻译理念追求真、美、善的统一;翻译原则遵循允中的信达观。

    •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在 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2018(3):149-154. CSTR:

      摘要 (2891) HTML (0) PDF 1.46 M (7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打破了传统传媒研究的意义透明观, 认为大众传媒是在一种特定的符码系统中运作,受众可能会采取主导、妥协甚至对抗的三种解码立场,强调通过积极解码参与对霸权意识形态编码的斗争。该理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阐明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从特定的符码系统中产生,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解码和编码行为。而且,较之信息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和翻译中的改写操纵论,“编码/解码”理论在翻译研究中有着自身的理论优势。

    • 奈达对泰特勒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8(3):155-161. CSTR:

      摘要 (1809) HTML (0) PDF 1.48 M (4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奈达有关“翻译的性质”及“动态对等”概念的阐述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它们不是奈达自身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是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翻译观的结果;把奈达和泰特勒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则发现它们的直接源头可以分别追溯至泰特勒的“翻译三总则”及“优秀译文”定义,而这样的发现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中华本《弘明集》疏误考论

      2018(3):162-167. CSTR:

      摘要 (1877) HTML (0) PDF 1.55 M (2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弘明集》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中华书局2013年版《弘明集》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该本在译注的同时,也对文本进行了校勘,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其还存在一些疏误,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辨析。

    • 近代中日同形词“学会”的语义演变

      2018(3):168-176. CSTR:

      摘要 (1986) HTML (0) PDF 1.72 M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代中日语言中诞生了大量表达西方近代新概念和新事物的词汇,其中术语词汇的出现是该时期的重要特点。文章利用中日词典、英华华英辞典、英和和英词典及报刊数据库分别对汉日语中的“学会”进行了词源考证、词义考察。考察结果显示,“学会”先在汉语中产生,但它的“学术团体”之现代意义最早出现在日本明治初期的文献中,且日本率先在19世纪末完成了英和对译。“学术团体”之意在19世纪末自日本传播至中国,但并未得到普及。从民国时期开始,随着现代专业性学会组织的相继成立,现代意义的“学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最终成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论《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皇帝形象

      2018(3):177-184. CSTR:

      摘要 (1986) HTML (0) PDF 1.97 M (2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形象以道光、咸丰、同治三位晚清中国皇帝最具代表性。道光皇帝面对濒临崩溃,处于夕阳余辉时代的晚清帝国,勉强支撑危难局面;咸丰时代的晚清帝国已是大厦将倾,他只能苦心维持,艰难度日;同治皇帝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更多地作为国家象征符号出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大而傲慢、无知而自作聪明、创新中又守旧,想有所为而无所作为;忙碌地出现于婚礼、祭祀、觐见等各种仪式中,成为某种符号象征而非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伦敦新闻画报》在对中国皇帝的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图文互补、对比参照、立体动态等新闻报道和文学叙事手法,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