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

      2018(6):1-13. CSTR:

      摘要 (2055) HTML (0) PDF 1.76 M (1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在于毛泽东“一五时期”后的持续探索。探讨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条主义为先导,深入思考关于“虚君共和”改革何以必要,关于“企业自主权”如何有效实现,关于“学会以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关于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先进文化等等。内容所及都属后来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探索是对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求解,也是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探索,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资源。

    •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6):14-21. CSTR:

      摘要 (1960) HTML (0) PDF 1.56 M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80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化,目的在于改变中国,在“化”中国的同时,中国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中国革命道路。

    • 毛泽东抗美援朝决策的心路历程及战略构想

      2018(6):22-27. CSTR:

      摘要 (20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直接派兵入朝并同时派第七舰队向台湾沿海行动,使毛泽东认识了美国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真正态度和来自美国的威胁,随着战争态势的升级以及美国不断的挑衅,毛泽东最终决定出兵援朝,御敌于国门之外。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还在于维护中苏同盟,回报朝鲜对中国革命的帮助,坚决打击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和嚣张气焰。

    • 请别拉毛泽东为“王阳明热”抬轿

      2018(6):28-30. CSTR:

      摘要 (2246) HTML (0) PDF 1.59 M (3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来,有人为抬高王阳明心学,编造历史,认为青年毛泽东“ 对《王阳明全集》《传习录》逐字逐句做批注”,毛泽东是“王阳明心学的实践者”,毛泽东能打胜仗是受阳明“心上学”的影响等等。本文旨在明辨某些人拉毛泽东为“王阳明热”抬轿而制造的种种不实之词。

    • 溯因≠溯因推理

      2018(6):31-37. CSTR:

      摘要 (1830) HTML (0) PDF 1.69 M (1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溯因被认为兼具创新性和逻辑性,但因两大特性难以兼容而成为争论焦点。通行的解决方案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并招致了其它困难:将创新思维形式化以便将其纳入逻辑范畴,或彻底否认溯因的逻辑属性,只是从认识论角度对待溯因。若从以下观点出发,便可在充分尊重皮尔斯的前提之下,合理解决不兼容问题:溯因与溯因推理分别来自不同的概念领域,后者是前者的子集;属于溯因却不属于溯因推理的部分被称作溯因洞见。洞见具有创新性,而推理具有逻辑性。

    • “内涵算子”与“语义刻画”

      2018(6):38-43. CSTR:

      摘要 (1924) HTML (0) PDF 1.60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里普克的极小固定点真理论是一种重要理论,但它在推理能力和表达力方面有所减弱。近年来人们试图增强其推理能力和表达力。菲尔德通过引入条件句内涵算子来增强其推理能力;雅布罗通过引入“雅布罗固定点”来增强其推理能力;卢卡斯和达米亚诺通过语义重叠方法来增强其表达力;罗伊通过引入一些新的内涵联结词来增强其表达力。通过引入“内涵算子”增强克里普克真理论的推理能力和表达力是当前国际上真理论悖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 人类世:从地质概念到文学批评

      2018(6):44-51. CSTR:

      摘要 (1910) HTML (0) PDF 1.59 M (2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世纪初,“人类世”概念在地质学界引发热议,并迅速向人文社科领域传播;科学与人文的交互碰撞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引发了普遍的人类世焦虑,形塑了多重宏大叙事,加深了世人对“地球癌症”的认知。聚焦于气候变化、毒物书写的人类世文学具有深厚的全球化思想内涵,集生态与政治、伦理与正义、想象与反思于一体;人类世概念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既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或将引发文学研究的“地质转向”。

    • 《人之声》中的命运共同体书写

      2018(6):52-56. CSTR:

      摘要 (2096) HTML (0) PDF 1.56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之声》是英国女作家佩·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聚焦书写战时建构的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内涵。一方面,小说借皮纳德之口抨击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认为这种有害寄生行为将给共同体带来灾难。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深层的人类集体文化记忆,应以互惠共生平等关系为基础,尤其要避免寄生现象及其危害。另一方面,小说通过刻画两位寄生型人物,试图表明漠视对他者的责任、爱的缺失是导致寄生行为的主要原因,呼吁要将人的生命置于首位,用爱滋养共同体的茁壮成长,彰显出作家对大写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的人文关怀。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话语研究之我见

      2018(6):57-62. CSTR:

      摘要 (2000) HTML (0) PDF 1.63 M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术理论总体以西方“话语体系”为圭臬,中国文论话语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应理清中国文化与文论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文化生成规律和学术运作规则。站在21世纪的理论前沿,中国文论话语建设观念进一步明了,这就是:古今通变,融汇中西。而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这一观念的具体实践,“变异学”理论已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标志着中国话语的创新与重大突破,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018(6):63-69. CSTR:

      摘要 (1910) HTML (0) PDF 1.56 M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酝酿时期;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时期(企业年金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职业年金建立)。目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完善: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三支柱之间的结构;大力促进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发展,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快速发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推动职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增强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有计划、分阶段、渐次构建完善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 人工智能视阈下我国立法决策模式之转变

      2018(6):70-81. CSTR:

      摘要 (1874) HTML (0) PDF 1.62 M (1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久以来,立法决策者深受有限理性和信息压力的双重制约,由此产生了其难以处理超量信息的立法困境。我国以往采取了简化策略、分解策略和弥补策略加以应对。然而,传统策略不仅存在弊端,而且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也难以满足立法需求。人工智能所具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的立法困境,在人工智能视阈下展开的立法决策和以往相比也有着诸多优势。不过,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立法者,未来我国的立法决策应采取人工智能和传统立法策略相互补强的模式。

    • 人工智能在行政治理中的作用及其法律控制

      2018(6):82-90. CSTR:

      摘要 (2058) HTML (0) PDF 1.59 M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尚缺乏共识,但可按发展程度分为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在行政治理中,人工智能可以参与行政立法过程、政策形成和行政决定,推进行政治理智能化。但同时亦需认识到人工智能治理适用范围的局限。人工智能治理中不仅存在诸如歧视、安全和隐私等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政府控制能力减弱。因此,需对人工智能治理加以法律控制,施加正当程序约束,以实现其良性运作。

    • 论人工智能的拟制法律人格

      2018(6):91-97. CSTR:

      摘要 (2181) HTML (0) PDF 1.57 M (2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赋予人工智能拟制法律人格是界清人工智能产物的财产权利归属和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必要前提。我国民法总则和公司法等法律规范只确立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种主体的法律人格,对人工智能并无规定。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解决涉及人工智能产物的权利归属纠纷和人工智能侵权纠纷,需要从人类权利优先的立场出发,运用法律拟制的立法技术赋予人工智能独立的法律人格;借鉴法人制度建立人工智能登记备案制,完善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制度。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另一方有利于确保其不异化为“超人类”的主体。

    • 城市治理中的“软法”逻辑:摊贩的 利益组织化与协商治理

      2018(6):98-104. CSTR:

      摘要 (1957) HTML (0) PDF 1.60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动摊贩与城管之间冲突频发的事实不仅对城市治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而且对城管治理行动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城市治理中的暴力表征、内在对抗以及被扭曲的市场理性等,均表明流动摊贩的治理已经走入陷阱。摊贩经济具有自然和历史的合理性,其问题又兼具敏感性和矛盾性等复杂特点,重新认识摊贩有关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非常必要。与城管所采用的制裁威胁等“硬工具”不同,成立摊贩组织实现摊贩利益的组织化,并在此基础上促成协商性治理,是城市治理的软法。政府、城管与摊贩组织之间,组织与其内部成员之间应加强各种直接或间接形式的交互活动,将有利于多元治理主体“共治”的实践,推动治理创新向主要依赖水平化、混合化、关联化和合作化形式的转变。

    •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市空间分异治理研究

      2018(6):105-111. CSTR:

      摘要 (1823) HTML (0) PDF 1.56 M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居住分化甚至互相隔离的状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应以群族融合、混合居住、公众参与为主线的治理对策解决城市分异问题,以期达到人类追求和谐相处的目的。

    • 汉语ABB与AABB超常典型性探讨

      2018(6):112-120. CSTR:

      摘要 (2447) HTML (0) PDF 1.59 M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汉语ABB与AABB的已有研究成果皆未始于本体所激活的知识结构进而探讨重叠超常的分类、具体表现及其成因和典型性等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规范化。基于已有成果,在形式单位概念框架和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对汉语ABB与AABB超常典型性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研究发现,AB的A和B及B与ABB的A重叠常规的类型、理据和功能多种多样,其重叠超常的类型、表现和成因则更为复杂,超常典型性级差明显。

    • 助动词“可以”的词汇化机制和动因

      2018(6):121-128. CSTR:

      摘要 (1745) HTML (0) PDF 1.60 M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助动词“可以”来源于非结构形式“助动词+介词”的“可以”,在非结构形式“可以”中,“可”是助动词,“以”是介词,二者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当介词“以”后不出现显性宾语,造成功能悬空,其词性弱化;如果前文找不到与“以”零形式宾语同指的成分时,“以”的介词功能丧失,从而引起构式语法化,“可”和“以”进而发生重新分析,词汇化为助动词。词汇话的动因是上古汉语介词宾语可不用代词复指而话题化;介词零形式宾语可以用于回指。这些特点是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的语言类型决定的。

    • “V1着V1着,V2P”的构式语块分析

      2018(6):129-134. CSTR:

      摘要 (1744) HTML (0) PDF 1.56 M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词持续体重叠式“V着V着”不具有句法独立性,通常出现在由三个语块——“先行状况”语块V1P、“持续”语块V1着V1着、“变化”语块V2P组成的构式中。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性构式,突显三个方面的意义:“持续”状况的短时性;“变化”的非预期性;“变化”与“持续”之间的相关性。

    • 钟嵘《诗品》在英语国家的转译呈现

      2018(6):135-142. CSTR:

      摘要 (2038) HTML (0) PDF 1.65 M (2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汉语学界关于英语世界钟嵘《诗品》译介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尤未见英语全译本出现,但已然存在三种《诗品序》英译及部分重要的零散英译材料。通过对《诗品》书名诸种英译的比对,可知其分为音译和意译两类。其中,“诗”的意译主要有“诗作”“诗人”“诗歌成就”这三种不同的侧重;而“品”则主要有“品级-等级”和“品评-评价”这两个维度的区别。另外,现存的三种《诗品序》英译各具特色,关于相应语言风格和错漏情况的初步分析,将为后续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 余华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性误读

      2018(6):143-148. CSTR:

      摘要 (2178) HTML (0) PDF 1.55 M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少数在国内外都享有高知名度的作家,而美国又是其作品传播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英语国家。余华在美国的译介研究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西方被接受的重要代表。美国对余华的译介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持续至今并达到高潮,呈现出译本数量多且形式多样、译介途径多元化、译介载体权威性、传播时间久、译本间隔时间短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及余华作品在美国接受过程中的误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西渐及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 新时代高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8(6):149-153. CSTR:

      摘要 (2046) HTML (0) PDF 1.54 M (2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巩固社会意识形态安全、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健全青年学子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化意义、民族意义。当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缺乏科学理论支撑、文化复古主义和汉学主义倾向严重、课程设计脱离青年主体需求等问题。在新时代下,应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地位,科学地选择、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构建科学教学思路,秉持知识传授和价值教育兼备的理念,探索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 动漫IP与国产动漫品牌协同运营研究

      2018(6):154-159. CSTR:

      摘要 (1920) HTML (0) PDF 1.55 M (1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漫IP创作的繁荣,给国产动漫品牌建构带来了机遇,但也存在动漫IP内容过度娱乐化、动漫品牌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动漫IP对国产动漫品牌具有建构作用,国产动漫品牌对动漫IP具有升值作用,为了发挥两者协同运营效用,动漫IP在国产动漫品牌引导下的类型化发展、国产动漫品牌在动漫IP建构下的个性化呈现,成为协同运营的目标。营建法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细分市场,发展大数据技术;推进IP授权,接纳创意人才是达成目标的策略。

    • 论中国古代艺术的南北差异

      2018(6):160-166. CSTR:

      摘要 (1842) HTML (0) PDF 1.63 M (3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艺术南北地域风格的差异,是在南北气候的基础上形成的。南北地域的差异带来了物候的差异,也带来了人的气质和性情的差异,进而形成了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包括音乐和文学作品在音律方面的差异等。这主要表现在南虚北实、南文北质、南韵北骨和南秀北雄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因战争和政权的更迭,统治阶级的倡导,以及南北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南北艺术风格之间也互相取长补短,常常体现出融合的特点,但是南北艺术风格的差异依然长期存在和持续,这也是中国艺术多元性特征的体现。只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绘画、书法和文学中的所谓南北宗,受禅宗影响,涉及到思维的渐顿、庙堂与山林的差别等问题,与南北地域风格不是一回事。

    • 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下)

      2018(6):167-178. CSTR:

      摘要 (1891) HTML (0) PDF 1.72 M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皇侃是南北朝时期经学注疏学发展中重要的南学代表,他的《礼记义疏》和北朝熊安生的同名著述一样,在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当中有比较多的保留,陆德明《经典释文·礼记音义》也有很多字词音义和断句方面的对比,使后世得以看到皇侃礼记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郑玄《礼记注》的基础上对《礼记》解说所体现的学术特点。通过分析孔颖达对皇侃解说所表现的取舍态度、议论和评判,还有后世礼家及学者对皇侃与孔疏所作的评议,皇侃礼记学的价值和经学史意义也得以呈现。

    • 文化身份与文化心理的对立统一:

      2018(6):179-184. CSTR:

      摘要 (1762) HTML (0) PDF 1.62 M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闻一多基本上停止了诗歌创作,兴趣转向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诗人到学者的文化身份转变过程。这次文化身份转变具有特殊的意义,表面上看,诗人与学者的文化身份是对立的,但其内在文化心理却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存在统一性。换句话说,闻一多的文化心理是统一的,一以贯之的,改变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和载体而已。反映在其学术研究中,无论是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在精神、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的语言表达方面,都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诗人与学者两种文化身份的融合与统一。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