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谁在说”“说什么”“对谁说”的问题,更要关注“怎么说”的问题。“要人家服,就要说服”,说服的策略与方法离不开修辞理论的指导。毛泽东政治话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深刻的修辞意蕴,对这一话语进行修辞学分析与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揭示、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规律,进而构建受众注意听、听得进、有好感的话语体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摘要: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演,号召全党全军为人民利益工作,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讲话经过整理形成名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影响深远。《为人民服务》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方面工作中,“为人民服务”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新时代重温《为人民服务》及其思想,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毛泽东对《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至少有四次修改。第一次修改应在“1937年底、1938年初 ”,只是“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第二次修改在编纂《六大以来》时,在增加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性、准确性的同时,注重决议案的原始性。第三次修改在1942年4月初前后,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前三次修改与纠正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有关。第四次修改适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外广大读者了解或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迫切需要,以独立著作收入《毛选》,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原理的运用,完善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重申和强调人民军队的建军理论,明确党内错误思想来源及其对应的阶级关系。它的修改发展了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从领导干部必备的战略领导方法、思想领导方法、基本工作方法等三个主要维度对领导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科学性总结、理论性概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领导方法理论体系。重温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他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思想理论,对于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体系上看,毛泽东领导方法思想主要包括战略维度、思想维度、工作维度。
摘要:严复等学者引进了西方的科学逻辑并以儒学的格物致知概念对其进行格义,这不仅促进国人对于科学逻辑的理解与接受,也凸显了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而指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格义,则进一步为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发现提供了线索。这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中的观察、归纳和以推类提出假说等科学逻辑内容得以被发现,呈现了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丰厚意蕴。而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弱化变迁,则从思维形式上解答了李约瑟难题,从反面展示了科学逻辑的价值,为新时代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摘要:多克托罗的《大进军》是对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北方军深入南方腹地的大进军的历史再想象。小说以战争宏景为依托,借广角镜式的历史全知视角、“大人物”与“小人物”并存的个体视角,融合客观史实与主体或主动或被动的主观感悟,共同再现战争暴力下历史个体存在的不自由,质疑内战神话,彰显战火中的家国与美国现代化转型期的创伤记忆。《大进军》以“伪文献”的形式凸显个体叙述与见证的历史,还原历史可能的本真面目,展现了多克托罗历史叙事中的他者历史正义观。
摘要:在21世纪,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气候变化小说则是这一场域的重要载体。西方作家通过三种策略,建构了西方主导的、关于中国的人类世权力话语,即把气候变化全球问题“中国化”、气候变化“中国问题”政治化以及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化。这三种策略形成一种连环结构,将中国形象定格在西方话语谱系之中。对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中套”,深刻把握西方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机制和本质意图,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形象,而且可以反思人类世问题,探索走出人类世困境的正确路径。
摘要:交通运输业作为营改增第一批试点行业,改革效果对未来政策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基于2007~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113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对企业的减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减税效应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减税效应是通过影响总资产周转率、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规模与净资产同比增长率实现的;减税效应所呈现的时滞性在国企与非国企间存在明显异质性。因此,应加快增值税法定化进程;增值税未来的优化方向应聚焦在税率并档;企业应优化资金的供应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摘要: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有助于母公司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表现为对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非供给侧改革行业和东道国经济基础好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效应更佳,而第二产业的跨国并购却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尽管第二产业呈现抑制效应,但第三产业正效应弥补了第二产业带来的负效应。从技术需求动机看,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均能实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知识储备的高科技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才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从市场需求动机看,以满足当地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并购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其中高科技企业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
摘要: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号传递及资金获取的角度探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政府资助资金越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大;融资约束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知识基础和行业竞争性均在高科技行业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高科技行业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摘要:“气”孳乳新义或新词的方式:内部引申产生新义;联合同义语素孳生新词旧义;前加修饰语素衍生新词新义。除“上位-下位”“整体-部分”“个体-集群”三组常规转喻外,“气”词语语义之间还存在“微观-宏观”“物质-精神”“静态-动态”三组对立转喻,这是矛盾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自然之气孕育人之气,故以自然之“气”转喻人之“气”;人之气孕育文之气,故以人之“气”转喻文之“气”。同时,以认知自然的图式认知人,故以自然之“气”隐喻人之“气”;以认知人的图式认知文,故以人之“气”隐喻文之“气”。如此人之“气”语义链和文之“气”语义链都是“转喻+隐喻”双重认知叠加的结果,其转喻和隐喻认知都是“自然·人·文”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是原始一元本原论(尤其气本原论)在语义层面的留存。
摘要:1949~1966年间《人民文学》人物图像通过女性书写、空间叙事和主体精神三个修辞维度参与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话语体系。从女性书写看,女性图像中的工农装及秉性气质总体表现出向革命者靠拢的趋向,完成从“雌雄有别”到“同体双性”、从“现实真实”到“艺术真实”等修辞转换;从空间叙事看,人物图像通过从“个人”到“集体”、从“普通人”到“超人”等修辞编码,完成人物在场空间再度时间化的叙事转换;从主体精神看,图像创作主体自觉选择从“吸旧”到“纳新”、从“写意”到“写实”等建构路径,以唤醒人民群众国富民强的集体愿望。
摘要:东巴文账簿近年陆续有发现,但关于马帮的尚未见过。在四川省木里俄亚调查到的东巴文马帮账单属首次发现。用原文、记音、字释、对译和汉译“五对照”的方式,详细解释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和意义,释读账单的内容。最后考释其中的一个疑难字,认为它是表“犁范”的象形字,该字在各地异体甚多,学者、东巴多不明其字源。通过遍查“全集”,将26个代表字形分为三大类型,各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造字者观察角度和取舍的不同,也可看出犁铧外形上的变化。
摘要:“科学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科学文化的文化自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说明:科学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正是因为科学文化不断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才使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谦、自省,从自觉走向自信、自强。建构“科学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程,自觉顺应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逻辑旨归,切实回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实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双重功效。依据出场学的理论逻辑,即从“何为科学文化自信”“建构科学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何建构科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与路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向研究,并在两者研究的交叉域探寻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资源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新进路。
摘要:卡西尔认为,整个人类文化是反映人类心灵的无限连续的符号形式,神话作为人类最初的那些心智的想象,是人类把握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这种“心灵图像”“符号形式”是与人类心灵某种“先验的”机制相关联,且最初级的阶段就表现为神话思维,而神话思维的独特地位在于,它作为一种法则,在本质上影响着人类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进而产生出宗教、艺术、历史、科学等人类精神领域的全部产品,因此卡西尔把神话奉为各种文化形式的母体。神话的起源,即世界和万物的起源,秩序和智慧的起源。伴随起源的发生,人类自我意识经历了一场持续的危机,通过神话思维的内部运动,人类从蒙昧混沌中逐渐获得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神话是文化的,而不是原始的。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从制度环境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改的深入性、股权多样性、股权制衡度和非国有资本控制权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相关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混改通过提升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摘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贫困人口自身因素、政府及其他部门因素和普惠金融机构因素对提升农村贫困人口金融能力均产生正向影响,但政府及其他部门因素对金融能力提升的间接效应大于普惠金融机构因素。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普惠金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普惠金融机构和农村贫困人口自身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摘要:“购买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组织化的参与径路。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意义在于:弥补国家投入的不足;将社区矫正服务的提供和生产相分离,使矫正机构可以真正成为服务质量的监督者和负责人;推动全国社区矫正服务标准化;促进社区矫正平衡发展问题的解决。当然,购买社区矫正服务也存在腐败、过度市场化、供给匮乏和监督不力等风险,应当通过制度进行防范。为此应当对承接社区矫正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资格进行限制,为社区矫正服务的“市场化”划定界限,构建矫正机构固有核心职能的“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弥补“市场化”缺陷。
摘要:基于罚金与惩罚性赔偿之间的同质性,以及责罚均衡原则、法律惩罚措施协调统一等要求,应该允许罚金与惩罚性赔偿之间的折抵。在罚金与惩罚性赔偿如何折抵的问题上,应当在坚持优先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遵守法律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基础上灵活解释、适用法律,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国家良政的基础和社会善治的目标。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供给,较西方国家更具有达致和谐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所有制、分配制和体制上的基础,协商民主制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念指引和治理方略,传统文化则为新时代劳动伦理的建构注入了和合的基因。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上的制度优势最终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调适机制实现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摘要: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概念,是民族伟大复兴指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奋斗目标引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要求等历史视野、时代要求和战略思维等相互统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相互作用的物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由富足的物质需要、多元的社会需要和丰富的心理需要三维结构组成。因而,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人民主体性、矛盾制约性、内容多样性和需要动态性等特点。
摘要:国家形象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当前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国家形象教育以一元化知识灌输为主,存在忽视个人经验参与、行为能力培养等问题,需要根据教育阶段属性整合教育资源,在自我认知与世界图景互补、共同记忆与个体经验同构、单向灌输转向多重话语的路径融合过程中,达成价值认同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
摘要:张亮、孙乐强等著《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从问题意识、思想资源、理论形态、研究范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了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12个重大问题,透视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结构性矛盾与内在弊端。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前沿性研究领域,也整体性地呈现了不同的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和先锋话语体系。其中“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政治理论”部分,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引发了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之间的交锋、论战。著作对生命政治理论缘起语境、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料和思想资源,也是展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现实、分析现实效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