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的大同观是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立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的大同观存在一个道德理想层面的连续性特质,这一连续性特质成为毛泽东大同观的鲜明特色。从理论逻辑看,毛泽东大同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常态”,而绝非孤例。从现实逻辑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仍然应当批判继承传统大同思想和毛泽东的大同观,继承其中蕴涵的理想主义精神,批判其中的乌托邦成分,在现实物质生产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关系。
摘要:毛泽东实践哲学不是纯粹抽象思辨的体系,而是分散在毛泽东社会实践活动和理论著作中关于如何认识和进行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与抽象的“实践哲学”的区别在于,它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现实问题导向为基础,思考和研究的是具体的“社会实践”,但又不被其所束缚,不停留在感性经验层面上,而强调发展性、革命性和科学性,达到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次,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统一,是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价值性,能够产生改变现实的真正物质力量,不同于将实践限定为本体论范畴的学说体系。
摘要:毛泽东的阅读史是理解毛泽东和将毛泽东研究继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维度。首先,毛泽东无比精彩的一生不仅参与和指导了一系列革命和建设实践,也阅读了难以数计的理论文本,阅读可以说是毛泽东华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新思想的产生无一例外都是在对一定理论资源的吸收基础上实现的,毛泽东思想的生发与完善显然也是如此,因而阅读史是考察毛泽东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线索。每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形成皆与其人生阅历密不可分,阅读史也往往是其性格形成和定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意义上,阅读史理应作为探讨毛泽东鲜明个性特征和伟人魅力的重要维度重新加以审视。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倡导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将农业合作化作为发展农业经济、改造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张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来不断丰富农业合作化的具体内涵,以全新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作为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从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发展历程与演变逻辑,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要:简单接受或拒斥卡罗尔疑难导致的推理无穷后退,不能解决该疑难。卡罗尔疑难本质上是无关经验事实的,因此它也无法由诉诸经验事实来解决。“所以”与“蕴涵”概念的区分,以及前提与元前提的区分,都是在卡罗尔疑难的倒逼下而做出的,这样的方案预设逆否律,而逆否律却恰恰面临着卡罗尔疑难的挑战。推理规则有效预设它为何有效,卡罗尔疑难旨在追问后者,而非前者,因此任何预设推理规则有效的方案都不能成功解决卡罗尔疑难。
摘要:否定、矛盾律和爆炸原理是讨论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二者关系的核心概念。从弗协调逻辑的角度看,经典否定只是自然语言否定的一种模型,自然语言否定还有其他的模型,例如取消模型、弗协调保守模型、弗协调激进模型等,其中,弗协调保守模型是自然语言否定的最佳描述。矛盾的定义大致分为语义、语法、语用、本体论四种,不同的矛盾定义导致不同的矛盾律,考察弗协调逻辑在什么意义上否认矛盾律就是逐个考察各弗协调逻辑流派是否否认这四种矛盾律。爆炸原理有不同的形式,如果把它视为区分弗协调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决定性因素,则{A,A}├B是爆炸原理的最恰当形式。
摘要:美国华裔青少年文学作品多出自第二、三代华裔作者之手。相比传统华美作品,他们笔下的中国形象在表征和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当代美国华裔青少年文学中中国书写的三个维度上。探讨华裔青少年文学作品如何展开中国想象,有助于品察本民族经验怎样在异域文化空间生根,并借以重新定义非西方文明在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摘要:在《大黄蜂》这一叙事文本中,彼得·汉德克借助多人称视角变换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与作者型叙述声音的同时融入,营造了多重叙述声音,同时通过塑造丰富的声音意象,使作品呈现出多样的声音景观。彼得·汉德克融历史意识与自我认同为一体,通过听觉感知的书写,将特有的声音景观潜藏在对记忆的追溯中,将个体感受与现实和历史的内部相联系,并由此探索历史的意义,积极追寻新的个体身份与民族身份认同,展现了一个极其广阔的内在表现空间。
摘要:基于2009年至2018年17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探讨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竞争与流动性囤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经济增速放缓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而银行竞争加剧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2)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速放缓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银行竞争能够削弱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且该交互效应在股份制和城商行、农商行及以下样本组中表现明显,国有五大行的样本组则不明显。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确实是导致银行流动性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强化银行竞争能够有效地缓和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系统分析农户种植结构有助于科学回答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一重大问题。通过全面考察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发现:(1)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趋粮化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大小对农户种植结构存在动态影响;(3)的确存在农户种植行为溢出效应,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4)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5)对于分散化土地流转农户,土地流转租金亦会促进种植结构“非粮化”,且能通过种植结构中介变量影响家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净收益。因此,政府应加强劳动力教育培训,引导低质量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合理发挥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加强农地流转市场监管,拓宽土地流转市场信息获取渠道,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轻农民租金成本压力。
摘要: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内容,也是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并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新型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有效供给,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意识、涵养制度精神,培育良好制度生态。
周浩 ,
摘要:习近平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思想根基、内容创新、队伍支撑、阵地依托和政治保证等五个维度。思想根基维度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立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内容创新维度主要体现为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队伍支撑维度主要体现为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力量;阵地依托维度主要体现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氛围;政治保证维度主要体现为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五个维度分别反映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核心任务、关键环节、环境保障和政治基础,构成了习近平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努力加强审计监督法制建设,实现政府廉洁来推动革命的发展。因革命与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审计监督法制建设之艰难等方面的因素,民主革命时期在审计监督法制建设上发生了“财审合一”与“财审分立”多次交互变化。当年在“财审合一”制下的审计也有相对独立性,但“财审分立”制更能明确划分财政与审计之间的权责,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对财审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可以深化对民主革命时期审计监督法制建设的认识,并为新时代审计监督法治化进程提供历史镜鉴。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赶考”新挑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批判性和革命性相关论述和局部执政时期自我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向一切侵蚀党的健康的毒瘤和阻碍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顽疾开刀,并把思想淬炼作为强身之举,以坚守初心使命为根本遵循,以“以上率下”为示范之要,以完善党内法规为重要保障,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摘要:实现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大工程,生态风险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有张扬的人类中心主义、泛滥的技术理性以及贪婪的资本理性。目前,我国生态治理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生态治理的社会力量、组织结构以及治理方式的碎片化,导致生态治理现代化还难以实现。为了提升生态治理共同体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要以完善的生态治理共同体制度作为保障,以先进的生态治理共同体理念为先导,以系统的整体性思维方法为指导,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而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当前,我国农村妇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独感、无助感、糊涂感、无聊感、自卑感、忧虑感等精神生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封建性别文化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人际交往状况不佳、乡村治理较为薄弱、关爱服务不够到位等有关。因此,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加大乡村社会治理力度,优化农村妇女交往状况,加强农村妇女关爱服务等,是改善农村妇女精神生活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提振她们的精神风貌。
摘要:文化回应的要旨是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情境,其中文化情景的创设需要联系受教育者的民族、家庭等文化背景因素。以学前教育为聚焦点,文化回应视角下教育文化情景营构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好家庭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融会贯通,通过合理转变办学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培育文化回应型教师等多种方式,实现新时代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结合的文化育人目标。
摘要:辞赋在写作缘起和呈现形式、审美特性上都与空间相关。承续中国古人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和具体物象的空间表述方式,辞赋中的空间书写表现出强烈的意念化特征,追求美政、颂美皇权、离世独居、览胜抒怀、边域期许等不同的空间书写形式,是作家在不同人生际遇下情感历程的生动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士人生价值和道义精神的体现。
摘要:巴赫金以话语概念为契机界定了长篇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殊要求。巴赫金的话语概念在背景语境上存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通过话语,巴赫金指出了小说在反映世界的宽广度上优于诗歌,是自身世界与他人世界、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文本世界与嵌入世界的杂糅;话语影响巴赫金关于小说叙述人的界定,认为叙述人应具有艺术、社会和思想三方面品质;巴赫金尤为重视小说人物的话语内涵,认为主人公是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思想者,骗子、傻子、小丑等人物形象与上层人物针锋相对,在解构权威话语地位时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从文化记忆理论中的现时性文化储存视角来看,译者会偏离原作的文化储存形式,将文化知识编码于译作中,以待其在受众集体中激活取效。在从《木兰辞》到迪士尼动漫Mulan(《木兰》)的符际英译过程中,译者进行了译语价值观的审美合法化储存、原语民俗与艺术的文化区别化储存和原语信仰崇拜的媒介娱乐化储存,分析以上三类现时性文化储存的方式、内容和功能,从而探究译者的现时性文化储存行为同文化传播的关系可为文化外译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