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021(6):1-2.

      摘要 (1356) HTML (0) PDF 1.41 M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法治百年征程

      2021(6):3-6.

      摘要 (1079) HTML (0) PDF 1.11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从“十个坚持”中看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021(6):6-9.

      摘要 (1029) HTML (0) PDF 1.10 M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讲

      2021(6):9-12.

      摘要 (1089) HTML (0) PDF 1.10 M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坚定“四个自信”

      2021(6):12-15.

      摘要 (1075) HTML (0) PDF 1.10 M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创造性回答

      2021(6):15-17.

      摘要 (1006) HTML (0) PDF 1.09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四个转向”

      2021(6):18-27.

      摘要 (1382) HTML (0) PDF 1.49 M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回答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弃旧图新、继往开来的“转向”特质,成功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由“转识成智”转向实践智慧,有效促使中国传统哲学与外国哲学由“观点碰撞”转向“超越与发展”,有力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由注重“哲学之理”转向“工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由“推动现代化”转向“创新性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哲学的创造性成果,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走向。

    • 毛泽东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2021(6):28-36.

      摘要 (1231) HTML (0) PDF 1.42 M (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凝结而成的大家庭,而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毛泽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克服近代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残余,让各族人民培育共同的革命荣誉感与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功能,以及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思考,为当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之道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止狭隘民族主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心防线,战略上要强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层次认同,将提高“五个认同”贯彻落实到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维方式的四重维度

      2021(6):37-43.

      摘要 (1126) HTML (0) PDF 1.40 M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表达,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也是一种涵摄主体性旨趣的价值思维,是科学认识的客观实证性和实践的价值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本依据的务实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了辩证的、有机的、动态的统一,从而表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实践智慧。以此实践智慧为中介,毛泽东不断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丰碑。

    • 论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后的“社会革命”思想

      2021(6):44-51.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42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条件句的语义排歧与假设性思考的量化机制

      2021(6):52-62.

      摘要 (1180) HTML (0) PDF 1.47 M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能够使用条件句做假设性思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特征。自然语言条件句的语义排歧,需要在区分条件句与条件命题、命题与命题函数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使用受限量化域的特殊形式蕴涵。在珀尔因果模型论的基础上对共伴式和干预式假设性思考的研究,使得假设性思考中基于形式蕴涵的量化机制得以清晰呈现。通过对量化机制的把握解决“实质蕴涵怪论”问题造成的假设性思考疑难,消除因果模型论的“反经典外貌”,维护实质蕴涵理论的基础性和普适性,经典逻辑在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可得到进一步开掘。

    • 似真性证据理论的技术路径研究

      2021(6):63-68.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44 M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隶属于不确定性中的似真性概念得到了广泛关注,以似真性证据和似真推理为研究对象的似真性证据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似真性证据理论受其研究方法的局限,需要借鉴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似真性证据和似真推理。由于似真性证据强调信念的重要性,因此借鉴以处理信念问题为己任的DS证据理论的技术方法,成为研究似真性证据和似真推理的最佳选择。

    • 论《光年》的无聊生活书写特征

      2021(6):69-73.

      摘要 (1028) HTML (0) PDF 1.39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詹姆斯·索特的小说《光年》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婚姻家庭生活。作品聚焦无聊问题,刻画了娱乐、消费的无聊生活状况,揭示了人们精神无聊空虚的深层根源。后现代美国社会的无聊生活具有疏离、重复、碎片化的特征,人们企图通过发现新奇或越界行为消弭无聊,却仍无法与世界建立真实的联系,无法寻找到人生和自我的意义。小说对无聊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美国后现代时期丰裕年代的透视以及对人类主体存在意义的反思,具有存在主义的后现代特点。

    • 记忆·语言·死亡:卡夫卡《失踪的人》解析

      2021(6):74-79.

      摘要 (1108) HTML (0) PDF 1.40 M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记忆、语言和死亡”问题的探究是理解卡夫卡长篇小说《失踪的人》的关键。小说主人公卡尔失去了记忆、被剥夺了历史;语言在现世中的缺席使他无法融入群体;死亡作为每一个生存个体的归处,卡尔却欲死不得。一个没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只能沦为“失踪的人”。卡夫卡通过聚焦“人的失踪”问题,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犹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创伤。

    • 要素禀赋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1(6):80-89.

      摘要 (1217) HTML (0) PDF 2.03 M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且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投入要素已经具备了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因此,要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要素禀赋构成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补“短板”政策,又要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的平衡布局来改变城市之间的数字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以构筑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 环境规制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2021(6):90-99.

      摘要 (1300) HTML (0) PDF 1.56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认为,新《环保法》在实施初期并未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形成引致作用,对年龄较小企业、中西部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环保法》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挤出了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并未显著抑制企业TFP和企业绩效,由此验证了“弱波特假说”。

    • 税制改革、企业成本与企业资源错配

      2021(6):100-111.

      摘要 (986) HTML (0) PDF 2.67 M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要素资源有效配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而减税降费政策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企业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显著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有效税率水平,进而使得企业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改善,而且企业成本加成能力提升将有利于增强上述政策效果。因此,应保持减税降费政策的连续性,加快实现减税降费措施的落地实施,同时提升企业成本加成能力。

    • 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

      2021(6):112-120.

      摘要 (1061) HTML (0) PDF 2.08 M (1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化通过乡村整体价值提升和乡村数字生态系统构建内外机制,释放多重功能效应。数字化有助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施路径。在加快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浸润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观念、培育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营造数字包容氛围、制定科学建设规划、强化多样化人才支撑。

    •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论析

      2021(6):121-128.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41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确把握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是全面建成文明乡风的逻辑起点。从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追求的历程看,由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目标关照不够,而致乡风不纯,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推进。乡风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传统乡风培育的主要经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等文明乡风形成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乡风文明建设内在目标的本质内涵,即把新时代乡风建设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以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为场域、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宗旨的乡村隐性文化场。乡村隐性文化场大致由思想政治育人文化场、经济理念育人文化场和社会交往行为育人文化场构成。

    • 论我国网络服务平台“二选一”法律规制分歧及其完善

      2021(6):129-136.

      摘要 (1051) HTML (0) PDF 1.43 M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对网络服务平台“二选一”的行为特性及效果认识不足,以及对“市场优势”的认定存在市场支配地位与市场优势地位两种不同标准,加之我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尚未针对该行为形成相配套的操作规程,导致我国执法机构和法院在规制网络服务平台“二选一”的实践中存在明显分歧,造成实际上“虽有法但无所依”的局面。因此,我国应在“控制滥用市场优势+保护自由公平竞争”这一基本规制框架下,着重对“平台市场优势的认定标准”“‘强迫’‘不合理’‘不正当’的判定标准”进行完善,以促进我国对网络服务平台“二选一”的有效规制与执法。

    • 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的临时接管适用条件

      2021(6):137-146.

      摘要 (1068) HTML (0) PDF 1.44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时接管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发挥着应急保障作用,其适用条件既涉及政府行使接管权力的界限,也与特许经营协议履行的可持续性和特许经营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临时接管适用条件的完善应考虑三个要件:结果要件为特许经营中危及公共利益应达到“严重”程度且一般性行政措施难以奏效;程序要件为特许经营协议约定优先;范围要件方面,政策法律变动类因素应排除在适用情形之外,对特许经营者违约适用临时接管应持审慎态度。

    • 过失相抵制度在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案件中的适用研究

      2021(6):147-153.

      摘要 (1148) HTML (0) PDF 1.41 M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适当性义务的本质是诚实信用原则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的具体化,过失相抵制度是一项以责任分担为核心的独立制度。金融消费者的过失并不影响善意信赖的产生,只影响信赖程度的认定,属于责任分担阶段的判断,因此过失相抵制度可以适用于适当性义务案件。从“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的分类转变,不仅差异化了金融消费者注意义务的安排,同时也关涉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履行的判断标准。在具体适用过失相抵制度时,以比较过错方法为主、比较原因力方法为辅,根据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类型分别确认双方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和承担比例。

    • 网络圈群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价值、藩篱与实现路径

      2021(6):154-161.

      摘要 (1203) HTML (0) PDF 1.41 M (1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络圈群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概念,是人的“结群”需求在互联网空间的实现。凭借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部的隐蔽性等,网络圈群受到大众追捧。但同时圈群中具象性思维图式、现实性诉求、碎片化信息以及互动式参与模式等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困难与挑战。提升网络圈群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从加强转码引导、创新叙事方式、优化内容建设、坚持科学灌输等四个方面进行推进,在具象认知中塑造认同、在情感共鸣中坚定认同、在主流引领中深化认同以及在互动交往中巩固认同。

    •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失信行为的特征、风险及惩戒方略

      2021(6):162-168.

      摘要 (1070) HTML (0) PDF 1.41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失信行为总是与风险、危机相伴而生。防范、化解因失信行为引发的管理失序、社会失范等问题,对实现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失信行为存在如下特征:失信主体呈现多元化、虚化,失信原因呈现多重诱因交织,失信场景呈现现实与虚拟关联,失信过程呈现渐发与突发转换,失信影响呈现裂变式扩展。就其现实风险而言,失信行为易导致人们道德意识扭曲,增加社会交易成本,加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难度。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失信惩戒方略应以现代化为指向,以法治为底线,以德治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以联合施策为依托。

    • 康达维英译《文选·赋》的副文本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2021(6):169-177.

      摘要 (1159) HTML (0) PDF 1.51 M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汉学家康达维英译《文选·赋》的副文本规模庞大,具有特色并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一是副文本融合中国传统注疏与西方文学译著体例而自成体系风格;二是注释内容丰富考辨深入,兼取古今中外之长而富有学术内涵;三是康达维副文本成就的获得既是对前辈汉学家运用语文学方法解读文本的学术继承,又是出于他自觉以“译文+副文本”方式有效传播中国古代辞赋的学术使命;四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翻译及跨语言文化传播有方法论启示。

    • 民俗语言学视域下陕北方言特殊量词探析

      2021(6):178-184.

      摘要 (1174) HTML (0) PDF 1.41 M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俗事象。民俗既是风俗习惯又是文化现象,民俗的形成和巩固需要借助方言这个有机载体,方言词汇是了解民俗事象的活化石。方言与民俗休戚相关,二者互为因果。作为涵化了民俗要素的陕北方言,是陕北文化的语言符号和民俗符号,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等理论以陕北民歌作为研究底本,从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梳理和分析陕北方言的特殊量词的修辞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是研究陕北方言与文化的新路径,能够为民间文化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启迪。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