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三个务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法宝

      2023(1):1-8.

      摘要 (839) HTML (0) PDF 1.41 M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对全党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重要时刻提出的谆谆告诫,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庄严宣誓,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三个务必”从根本动力源泉、优良传统作风、独有精神品格三个层面建构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基本遵循,并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之中。新时代新征程牢记“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加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清形势,准备经受各种风险考验。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的思想情境与理论建构

      2023(1):9-16.

      摘要 (737) HTML (0) PDF 1.33 M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益紧迫的中国近代文化危机以及中西文化碰撞所产生的文化纷争是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的文化背景。为此,毛泽东建构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之“三位一体”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具有反帝反封建、科学审视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情境。同时还完成了准确定位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创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基本纲领的理论建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不仅破解了中国近代文化危机,也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永续前进的方向。

    •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

      2023(1):17-23.

      摘要 (722) HTML (0) PDF 1.39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关系、毛泽东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及其重要理论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义价值等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研究成果、视角、方法以及问题场域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关照现实需要的意识不强、整体性研究匮乏等不足。

    •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及启示

      2023(1):24-30.

      摘要 (766) HTML (0) PDF 1.32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个历史决议为赢得革命胜利总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的正确革命道路;第二个历史决议为奠定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三个历史决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了历史主动,构建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出场”方式。三个历史决议不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 从“两个结合”看史华慈的毛泽东研究

      2023(1):31-38.

      摘要 (676) HTML (0) PDF 1.35 M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史华慈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整体上呈现出态度理性、内容丰富、视角新颖、方法多样等特点,他不仅强调“学理化”,在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夹缝中推动毛泽东研究走向学术化,而且强调“多元化”,通过运用不同方法、不同视角图绘出毛泽东“人物肖像”,还强调“人文化”,基于人类社会共同关切的又“无法获得确解的问题”,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探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普遍性”意义。当然,史华慈基于特定的知识背景、学科意识、价值旨归,其研究呈现出与国内不同的“异域色彩”,其中不乏误读与理论局限性。因而,我们应该从“两个结合”视角出发理解和把握史华慈的相关研究。

    • 含混性;自然类语词;自然类;HPC 类;认知类

      2023(1):39-46.

      摘要 (747) HTML (0) PDF 1.35 M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哲学家通常认为,含混性不仅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语言,而且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但是,自然类概念似乎没有为含混性留下空间。一方面,按照正统的克里普克-普特南语义学解释,自然类语词在每个可能世界中指称相同对象,这使得它们的外延拥有精确边界,并且不会导致堆垛悖论。另一方面,根据科学实在论,自然类对应自然界的真实划分,反映世界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的自然类之间存在明确的界线。然而,无论是自然类语词还是自然类本身都没有排斥含混性,而且自然类语词与自然类的含混性为本体论含混性观点提供了重要例证。

    •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竞技辩论:迷思与澄清

      2023(1):47-53.

      摘要 (640) HTML (0) PDF 1.34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竞技辩论常被视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手段,然而学界对竞技辩论仍长期存有两大迷思:一是伦理迷思,即抽签定持方的制度导致伦理困境;二是价值迷思,即竞技求胜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初衷相悖。这些迷思可在批判性思维的视域下获得澄清:竞技辩论既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信念,也不涉及对表述真实信念的公开承诺,故伦理困境得以化解;竞技辩论是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演练,其竞争机制有助追求更好的论证,故求胜是求真的助推器。

    • 论《悬空》的流动性政治

      2023(1):54-60.

      摘要 (804) HTML (0) PDF 1.34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悬空》绘制了一幅20世纪美国意大利裔中产阶级家庭的流动性图景,呈现了20世纪美国复杂纠缠的流动性政治,解构了美国的流动性神话。小说人物的流动性实践揭示了族裔、性别和阶级在流动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大利裔的族裔身份削弱了他们的流动能力,限制了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物理流动性和向上流动性,使他们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既是流动性性别差异的标志,也反映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成为两性争夺流动性权利、建构两性权力关系的武器;作为阶级标志的品味区分和建构阶级,阻碍了中产阶级内部的自由流动,反映了白人中产阶级的排外性和封闭性。

    • 《依然爱丽丝》的疾患书写与照护伦理

      2023(1):61-66.

      摘要 (712) HTML (0) PDF 1.40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说《依然爱丽丝》的表层文本对疾患的“妖魔化”与潜藏文本对疾患的“美化”不仅共同揭示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真相”,还关联着作品的批判向度和小说叙事的伦理之维,借此亦可窥见该作如何构成吉诺瓦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两极化”之争以及表达其对于疾患引发的照护问题的反思这一重要场域。吉诺瓦传达的照护理念与阿瑟·克莱曼提出的人文主义照护观不谋而合,小说中构建的照护伦理也为后者的医学人类学实践提供了文学佐证。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路、理论逻辑与趋势前瞻

      2023(1):67-74.

      摘要 (783) HTML (0) PDF 1.35 M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解题方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路,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变革的走向,展望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趋势。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

      2023(1):75-83.

      摘要 (635) HTML (0) PDF 1.35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网络基础建设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石、数字技术加速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三个方面。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的理念,同时要统筹协调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 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变迁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3(1):84-92.

      摘要 (749) HTML (0) PDF 1.93 M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新时代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其推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系统过程。本研究关注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动态调整过程,以省级政府这一权力清单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为研究对象,基于过程追踪框架对我国31个省级权力清单历时性实施状况进行剖析,探索权力清单制度变迁逻辑,并从推行过程的经验材料中发掘其现实困境表现及其成因。根据上述分析,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等路径出发进一步提升权力清单制度效能。

    • 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红绿灯”

      2023(1):93-99.

      摘要 (779) HTML (0) PDF 1.32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组合决定了人类现代化历程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道路。其中,国家作为“管理者”在处理资本与劳动二者关系中发挥协调功能是极其重要的。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超越了以资本主体化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又超越了以国家主体化为主导的苏联现代化模式,重新构建了“劳动、资本、国家”三者的关系,开创了一条以劳动者主体为主导的现代化新道路。如果任由资本野蛮生长必将酿成社会的“政治混乱”,因而国家必须给资本健康发展设置“红绿灯”。唯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国家作为“管理者”的协调功能,才能让资本的逐利本性服从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初心和价值目的,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这样“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 论个人信息中可识别要素的判断标准

      2023(1):100-108.

      摘要 (697) HTML (0) PDF 1.40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的界限由混同走向清晰,其定义模式也从“识别说”发展到“关联说”。判断信息的可识别性有三项标准:在识别主体上,应采“主观说”,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衔接;在识别对象上,需将“识别”限缩解释为“身份识别”,且完成身份识别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标识符,并至少包含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标识符;在识别方式上,直接识别方式的存在与否有待商榷,以人格利益的关联性作为间接识别中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可避免个人信息的外延失之过泛。

    • 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及完善路径

      2023(1):109-116.

      摘要 (661) HTML (0) PDF 1.34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已基本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享受养老服务是老年人的核心权益,国家正在推进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服务的服务类型复杂和保障基准难以确定,在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上也存在诉讼缺乏可说理性、高位阶法律文件缺失和政府职责划分不明的问题。要完善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一是应从宏观原则出发,确立以平等尊重和全面保障为社会养老服务法律保障的基本原则;二是在微观上,需以标准化、管理、责任三种功能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

    • 平台垄断的治理转型:合规体系的适用逻辑及实践路径

      2023(1):117-123.

      摘要 (681) HTML (0) PDF 1.40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经济浪潮下,平台垄断问题日益突出,平台垄断治理出现转型发展的趋势。为克服传统治理弊端,有必要引入竞争倡导理论来构建平台垄断合规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践路径是:紧抓平台主体、行为和数据要素,建立分级合规制度,健全运行审查制度,强化敏感数据管理制度;建立垄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系统规程。基于此,为确保该体系的实现,必须强化多维度机制供给,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建立合规激励机制,培育公众信任机制。

    • 政治想象的三副面孔:19世纪中叶《伦敦新闻画报》中的叶名琛形象

      2023(1):124-132.

      摘要 (687) HTML (0) PDF 1.98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世纪中叶的《伦敦新闻画报》塑造了“顽固不化”“残忍嗜血”“渊默镇静”的叶名琛形象。该形象的构建处于文本间性与图像间性的合力之下,体现了该报与《泰晤士报》及政治语境中声音的回响与共振,借助新闻“内文本性”实现的意义再生以及叶氏肖像与其他画像在互文中生成的可能意涵。该形象的生成缘于该报在“英国性”主导下的表征:它受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商业利益的驱使,承载着捍卫帝国荣誉与尊严的使命,也出于对英国民族优越性的鼓吹。它对考察西方新闻文本中的中国人形象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 从胡适的“古诗今译”看现代与传统的纠葛

      2023(1):133-140.

      摘要 (675) HTML (0) PDF 1.41 M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胡适《译张籍的〈节妇吟〉有跋》是创造性翻译,集中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纠葛。首先,译诗转化传统思想,大幅削减封建礼教色彩,反对旧道德,但仍然是折中的转化,体现了过渡时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念;其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指向新诗探索,体现出既摆脱又利用传统的复杂关系,“今译”是新诗的实验方式;最后,译诗婉转寄托胡适个人情感,表现了他在传统婚姻和自由恋爱矛盾中的微妙心理。从《节妇吟》的翻译可以看出,现代与传统的纠葛于“五四”知识分子而言具有多重意义,“今译”是新旧文化磨合的体现。

    • 日据末期台湾作家日语写作的反殖民书写策略

      2023(1):141-147.

      摘要 (690) HTML (0) PDF 1.40 M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据末期台湾作家运用殖民者语言,策略性地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言说世界,挑战殖民者的文化霸权;挪用写作权力来反思殖民当局近代化论述的破绽、重新体认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台湾作家从“被动”生产的小说文本,敷衍殖民当局的文艺统制政策,转为书写回归乡土、民俗传统与歌颂劳动之美。那种认为台湾作家已经屈服于殖民当局的研究观点并不正确,应该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反殖民文学书写中的作用。

    • “数字化遗忘”:数据记忆的互联网语言危机

      2023(1):148-155.

      摘要 (757) HTML (0) PDF 1.34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记忆的角度来看,语言面临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两方面的压力:在信息处理要求下,作为存储的语言奉行“术”优先的原则;在信息交流要求下,作为回忆的语言呈现为“力”的选择性。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语言就是一种数字文字,并因技术的极致发展而呈现出独特的记忆结构:化静为动的连接之“术”和化无为有的计算之“力”。然而,互联网语言并没有因此减少记忆危机的发生,反而表现为两种极端情形的“数字化遗忘”即“不去记”和“忘不了”。这提醒我们,应对互联网时代记忆危机问题最重要的策略是保持记忆与遗忘的张力关系。

    • 符号化:空间媒介视阈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2023(1):156-163.

      摘要 (767) HTML (0) PDF 1.35 M (3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十几年来,传播理论的空间转向催生了“空间媒介”的话语建构,其知识来源可追溯至传播思想史中的“泛媒介论”。基于空间媒介的视阈重新审视城市形象传播的理论建构,彰显了符号学的方法论意义,即城市形象建构可被视为城市空间意象的符号化过程,这一进程凸显了空间媒介各异其趣的解码潜力:符号呈现、符号重构、符号互嵌。通过对城市文本的话语、象征与隐喻分析,也揭示出城市形象建构是充斥着权力博弈与话语争夺的复杂过程。

    •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2023(1):164-171.

      摘要 (663) HTML (0) PDF 1.45 M (1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县级融媒体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助推器,不仅是乡村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亦是乡村生态与文化建设的关键抓手。然而,县级融媒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机构合而不融、内容同质呈现以及受众参与缺位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自身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若想实现县级融媒体的效果最大化,唯有从管理体制、传播理念、媒介定位三个方面入手,打破认知与行动壁垒,以路径创新的方式实现县级融媒体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县级融媒体助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 在高校通识教材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2023(1):172-176.

      摘要 (688) HTML (0) PDF 1.32 M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教材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抓手。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亮教授领衔编写的高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专业主义桎梏,体现通识教育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聚焦传统文化精髓,在内容设置上精而不简、道器相济,在叙事话语上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在呈现形式上全景立体、新鲜有力,是高校通识教材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作。

    • 儒家君子人格与大学美学课程的现代性融合

      2023(1):177-184.

      摘要 (564) HTML (0) PDF 1.40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儒家君子人格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人格审美范式。当代文化语境下儒家君子人格所具有的道德、审美、教化与思想内涵,是审美化价值理念、认知图式人格的体现,也是审美教育服务家国价值旨归和仁爱认知原则的人格原型,可为大学生人格培育确立目标导向。儒家君子人格思想融入大学美学课程,其路径大致包括在社会美教学中推重崇高型君子人格、在自然美教学中倡扬比德型君子人格、在艺术美教学中濡养儒雅型君子风范等几个方面。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