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青年毛泽东“力”观念的哲学透视

      2023(5):1-8.

      摘要 (481) HTML (0) PDF 1.39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年毛泽东对“力”观念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物力”“体力”“心力”三重向度。就国家层面而言,“物力”的进步将带来国力的增强和民族地位的提升。就个体层面上说,“体力”是个体存在的直观确证,“心力”则进一步对个体的存在方式作出形上追问。他对“力”观念的哲学沉思旨在从社会历史动力的追寻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双重维度展开,不仅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中心问题作出哲学思考,而且有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可能的前驱探索。

    • 人间正道:百年党史中的毛泽东图像艺术

      2023(5):9-15.

      摘要 (360) HTML (0) PDF 1.32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图像艺术是记录和表现历史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图像艺术在百年党史的真实情境之中不断发展,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形象的视觉呈现,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大变革的真实缩影。以摄影照片、美术创作、影视作品为类型分析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毛泽东图像艺术的特点,对增强文化自信、彰显革命精神和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及其当代启示

      2023(5):16-22.

      摘要 (464) HTML (0) PDF 1.25 M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延安时期,面对中国革命严峻的现实挑战,毛泽东引导人们培育以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宇宙观、坚定“两步走”发展目标、坚守人民至上根本信念、争取个人解放的价值追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信仰的形成得益于毛泽东围绕“知、情、意、行”深入推进信仰教育,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强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奋斗的革命意志、让中国共产党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前仍要继续夯实信仰的理论之基、增强信仰的人格感召、强化信仰的行动伟力。

    •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由来、内涵与启示

      2023(5):23-30.

      摘要 (395) HTML (0) PDF 1.25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党调查研究方法论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延安时期,成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内涵之深、分析方法之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归纳蕴含其中的启示性元素。在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走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调查研究中的各种错误倾向;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正确的方法,创新调查研究理论,将更多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 逻辑反例外论的多重面孔及其困境

      2023(5):31-38.

      摘要 (473) HTML (0) PDF 1.27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先验性、分析性等概念的不同阐释,逻辑反例外论至少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立场:认识论的反例外论、形上学的反例外论和方法论的反例外论,从而显示出阵营内部的分歧。溯因方法论也面临着乞题谬误和恶性倒退之类的麻烦,最终导致极端相对主义,违反题材中立原则,甚至与逻辑反例外论的初衷相悖。逻辑例外论与反例外论各自强调逻辑相对于其他科学的特殊性与连续性,分别针对逻辑与逻辑理论,二者并无实质性冲突,完全可以和谐共处。

    • 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不充分性困境及其解决

      2023(5):39-48.

      摘要 (456) HTML (0) PDF 1.29 M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性是衡量一个理论能否作为数学基础的重要标准,其含义是所有数学对象和概念都可以由基础理论得到解释与定义。公理化集合论ZFC被广泛接受作为数学的正统基础,但其始终面临着不充分性困境。对于该困境的解决,大致存在修正和更替两条进路。研究发现,修正原有的作为数学基础的集合论并不能真正解决不充分性困境,诸多大范畴仍然得不到构造和解释,而用范畴论替换集合论作为数学的基础才是更好的选择。在更替进路下,范畴论不但实现了对数学实践中几乎所有范畴的构造与解释,还在某种意义上为集合的内在隶属关系提供了成功解释,并且相对于集合论更具有逻辑自主性。

    • 论蕾切尔·库什纳《火星俱乐部》中的监狱地图叙事

      2023(5):49-55.

      摘要 (481) HTML (0) PDF 1.26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蕾切尔·库什纳的《火星俱乐部》中不仅蕴含着层次丰富、气息独特的监狱地图,还以地图绘制的叙事方式关涉当代美国监狱发展史。叙事方式一方面采用粗粝的地理景观布局监狱地图,另一方面借助女性叙述者罗米的监狱行迹充盈地图细节,并在其氤氲气息的表象下隐藏库什纳对美国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与关切,从而深度剖析了女性犯罪动机,警示美国大规模监禁、毒品文化与性解放的社会危害性,彰显作家规劝女性需独立自强的良苦用心。

    • 论《姐之岛》中海的历史文化意蕴

      2023(5):56-61.

      摘要 (384) HTML (0) PDF 1.33 M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当代女作家村田喜代子创作了大量老年题材小说。其获奖作品《姐之岛》以日本五岛列岛为舞台,描述了老年海女们在海底探险中追溯历史真相、重塑历史记忆的故事。作品以海上世界和海底世界的空间转换呈现出和平表象与战争痕迹,通过海女的职业变化,揭示当代日本海女文化衰落的现状,隐喻传统文化与战争教训传承的危机,通过天皇形象的变化暗示日本战争文化有卷土重来之危象。在当今日本右倾民族主义加剧的背景下,历史记忆风化、传统文化丧失与战争文化“复活”的问题叠加诱致多重危机,作品中海的历史文化意蕴突显出了战争批判、历史反思与危机警示的价值维度。

    •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2023(5):62-73.

      摘要 (433) HTML (0) PDF 1.30 M (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不仅提高了区域开放水平,也为各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途径。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国内沿线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且对“一带”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一路”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对设立自贸区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两种机制推动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通过贸易畅通机制促进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 企业财务柔性、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与融资约束

      2023(5):74-84.

      摘要 (506) HTML (0) PDF 1.52 M (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企业财务柔性、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柔性与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前者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后者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柔性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以及上述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该研究结论扩展了融资约束的前因与机理研究,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验证据与行动方向。

    • 村级治理能力对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3(5):85-94.

      摘要 (380) HTML (0) PDF 1.34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发挥村级治理能力可为盘活宅基地资源、促进再利用提供新思路。基于CRRS数据构建村级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并实证检验了村级治理能力对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村级治理能力能够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并促进闲置宅基地的流转与再利用。研究结果为理解村级治理能力与宅基地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启示应多措并举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来发挥其在宅基地利用方面的突出作用。

    • “自由时间财富尺度”的劳动逻辑回归基点

      2023(5):95-103.

      摘要 (373) HTML (0) PDF 1.26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是资本逻辑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此时,劳动是以机器体系使用为标识的社会劳动,受制资本逻辑,机器体系全面取代工人是“实际从属”特殊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结果。机器体系的社会劳动的价值形式,马克思给予了科学考察,提出了不同于“劳动时间财富尺度”的“自由时间财富尺度”。“自由时间财富尺度”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是对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总结和界定。同时,“自由时间财富尺度”也为新的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关系的新形态提供了支点,此时,马克思劳动理论完成了资本逻辑批判走向劳动逻辑构建。该逻辑建构在非生产劳动统领的共同性生产中得到初步呈现。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融通路径研究

      2023(5):104-111.

      摘要 (403) HTML (0) PDF 1.26 M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融通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客观要求。话语融通能够满足对话交流的文化需要、深层阐释的理论需要、激活创新的时代需要、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可在基本表述、契合思想、深层结构和思维模式等不同层面展开,具体方法包括历史考据法、逻辑构建法、跨文化阐释法、语言分析法。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2023(5):112-118.

      摘要 (400) HTML (0) PDF 1.24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提出生产方式及其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通过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构思的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剖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允许经济剥削存在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正义具有双重形态,虽然社会主义因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因而在社会正义层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却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才能达到完全正义。马克思基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而形成的社会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我国轻罪治理背景下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

      2023(5):119-127.

      摘要 (386) HTML (0) PDF 1.27 M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刑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轻罪犯罪圈的扩张、轻罪人数的持续增加已成现实。然而,因为我国的前科制度,大量轻罪案件存在“轻罪不轻”现象,这不仅违反了罪刑法定、罪责自负的基本要求,也有违刑罚的正当性,故有建立前科消灭的必要。前科消灭的立法模式,可以采取“两步走”的刑法典方案:先以轻罪主体为先导,再覆盖其他重罪主体。前科消灭的基本条件,可以罪质、悔改、时间、程序要件为重点设计。前科消灭后,对犯罪人的“规范性评价”不复存在,并恢复刑事与非刑事领域受损的法定权利。为确保前科消灭的效力统一、有效运行,还需统筹刑法上的前科报告、累犯制度,并清理刑法外不合理的前科规定。

    • 农村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的价值意蕴、问题写照及优化路径

      2023(5):128-134.

      摘要 (367) HTML (0) PDF 1.24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障农村困境儿童权益是政府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需要,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农村困境儿童权益保障面临政策法规、内容形式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实践难题。为此,要树立科学理念、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法治保障、加强多方协同,加快形成立体多元的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困境儿童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 大数据法律监督的发展隐忧及优化路径

      2023(5):135-142.

      摘要 (468) HTML (0) PDF 1.25 M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大数据应用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法律监督的变革,尤其在检察机关工作中,案件监督向数据监督转变、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人力监督向算法监督转变。大数据法律监督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司法程序中的规律和不足,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效果,促进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与此同时,大数据法律监督也存在着发展隐忧,需要完善监督模式、整合数据来源、规范数据模型进而推进司法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以实现大数据法律监督的优化。

    • 敏感个人信息行政许可的公法效用、体系难题与法治完善

      2023(5):143-149.

      摘要 (512) HTML (0) PDF 1.25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正在成为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命题。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2条则为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行政许可。该路径体现出了明显的公法效用:补足了敏感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强化了敏感个人信息公共风险预防作用,拓宽了敏感个人信息的救济途径。然而,敏感个人信息的行政许可路径在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体系性难题:告知同意规则与行政许可的形式冲突、充分必要规则与行政许可的价值冲突、意思自治规则与行政许可的程序冲突等。因此,为了完善敏感个人信息的法治保护,我国应当明确行政许可的敏感个人信息判断标准及其优先效力,创设行政许可的具体条件以及限制性措施,并以行政许可承诺制来抑制意思自治规则。

    • “回归马克思”:批判教育学的发展选择及其问题

      2023(5):150-158.

      摘要 (311) HTML (0) PDF 1.28 M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麦克拉伦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批判教育学者,在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加深及左派重振运动的背景下,提出“回归马克思”,其目的在于使批判教育学变成一种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克服人的异化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回归马克思”实际借用了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释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由于批判教育学理论的非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立足于修补的改良色彩,因而回归马克思的努力也只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义是有限度的,因此它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中留学人员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

      2023(5):159-166.

      摘要 (358) HTML (0) PDF 1.33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服务我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文明交流需求的重要依托。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中,留学人员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有必要积极引导我国留学人员更主动地参与海外的国际中文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信任:谱系、困境与建构

      2023(5):167-175.

      摘要 (415) HTML (0) PDF 1.27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媒时代到来,数字智能技术使人类的信任形态发生转向,分别由信任熟人转向信任他者,由人际信任转向系统信任,由道德依赖转向算法计量的数字信任。在此背景下,智媒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深刻的信任困境,具体表现为思政教育主体的角色模糊、思政教育受众的偏听偏信、思政教育内容的范式滞后、思政教育媒介的隐私窥视。为治理信任危机,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信任,应增强思政主体的身份辨识、培养思政受众的算法素养、保持思政内容的话语更新、坚持信任异化的系统治理。

    •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视域下人类增强技术的哲学考察

      2023(5):176-184.

      摘要 (380) HTML (0) PDF 1.34 M (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是具有现代高新技术典型特征的“小写的技术”,它对人类认知、情感、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干预和调节与人类传统观念发生了激烈碰撞,催生了诸多哲学反思。其中,兼顾描述性和规范性的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理论框架,对于从技术内部的层次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制等经验层面,对人类增强技术进行系统描述具有充分潜质。为此,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理论框架下,对人类增强技术进行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转向后的伦理学、技术方法论等维度的探索与反思,保障了对人类增强技术“本身”的关注,在过程和情境中动态把握人类增强技术演化方向,在批判后达成一种关注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的“重建”,有助于促进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