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10.
摘要:随着实践的不断拓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毛泽东研究以及毛泽东思想研究也存在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当前毛泽东研究至少有以下一些需要特别把握的问题和重要的聚焦点:一是把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研究;二是把握党的领导这一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聚焦毛泽东有关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建设思想的研究;三是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四是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毛泽东有关民生问题的思想研究;五是把握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体系,聚焦毛泽东有关人民民主的思想研究;六是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聚焦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七是把握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聚焦毛泽东军事理论特别是军事辩证法研究;八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聚焦毛泽东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研究。
2025(2):11-19.
摘要:毛泽东是一个十分有情怀并注重从历史中探寻经验智慧的人。在革命的各阶段,毛泽东对李自成失败教训进行了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如何“决不当李自成”,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这包括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坚决清理扫除残敌等。毛泽东对“决不当李自成”的思考启示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及正风肃纪、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统筹用好“两个答案”。
2025(2):20-27.
摘要: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特别注重党的基层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层党组织纪律建设系统理论:统一党员标准,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基本保证;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密切军民关系;将“四个服从”作为实现党团结统一的“最重要的纪律”;在党内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和健全党委制,纠正各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逐渐转化为党员的自觉遵循。深入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基层党组织纪律建设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25(2):28-34.
摘要:毛泽东美育思想是无产阶级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的高度凝结。从内容构成看,毛泽东美育思想的内容涵括了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艺术美育。其中,自然美育的核心指向是使人成为非抽象精神物的现实存在;社会美育的价值基点是造就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并完”的人;艺术美育的中心任务是创作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作品。在基本特征上,毛泽东美育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实性与浪漫性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实践方式上,主张姱心缮性的自我教育,突出高尚纯粹的榜样教育和坚持历史比较的斗争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美育思想,要秉承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胸怀天下的整体格局,要锚定促进审美趣味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理实交互的实践进路。
2025(2):35-42.
摘要:伍德沃德提出的干预主义因果理论,用干预手段替换刘易斯因果反事实理论中的可能世界概念和相似性标准,以不变性替换自然律,以有向图展现因果链条和扩充因果的解释深度,从而构成因果反事实理论的一种优化。但是,该理论也面临着干预手段失效、因自然律缺失所产生的形而上学问题等方法论与本体论层面的缺陷。通过机制主义的方法论路径和基于视角主义的实在论重塑干预的实在性地位,可以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025(2):43-49.
摘要:哈姆金斯基于集合论实践中的独立性现象以及力迫产生的多样化集合论模型,提出了一种与集合论单宇宙观对立的哲学立场,称为实在论多宇宙观。该哲学立场认为存在与集合论全域V在同一柏拉图意义上的多元宇宙。这一观点提出后招致诸多批驳与质疑,总体而言主要聚焦于多宇宙的本体论及其论证策略问题。通过对哈姆金斯著作的文本分析发现,实在论多宇宙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结构主义实在论,抑或至少存在结构主义实在论的倾向。基于结构主义实在论视角,不仅实在论多宇宙观的本来内涵得到了根本性阐释,而且为相关质疑提供了一种回应。
2025(2):50-56.
摘要:蕾切尔·库什纳的小说《古巴电传》不仅呈现了由表及里的“电传式”古巴制糖地图,还以地图绘制的叙事方式关涉古巴制糖殖民史。小说精心描绘出的三幅制糖地图,一方面采用纯叙事型电传与聚焦叙事型电传暗自布局“电传式”古巴制糖地图,另一方面借助事件叙事型电传直接拼贴地图细节,并在其跨国经济的表象下隐藏库什纳对美国制糖公司管理者殖民偏见的讽刺与批评,从而深度剖析了古巴被制糖殖民“圈层化”的身份政治,彰显了该地图叙事揭示美国霸权政治的价值。
2025(2):57-62.
摘要: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小说《最后的礼物》通过失语症、录音机和难民中心三个象征性元素,深入探讨历史想象与重构主题。失语症象征着主人公阿巴斯因创伤历史造成的记忆压抑与遗忘,反映了移民个体面对创伤时的沉默与封闭;录音机作为历史再现与言说的媒介,构建出西方殖民话语之外的历史空间,使得非洲流散者在言说非洲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对西方话语的反言说;难民中心揭示了非洲移民在异乡寻求身份认同和连接历史时空的诉求,以及企望通过叙说创伤历史经历实现某种和解。古尔纳巧妙地使用象征手法,旨在展现历史记忆的复杂性和重构过程的多维向度,以便揭示移民个体在面对历史创伤时的心理挣扎与和解祈望。《最后的礼物》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探索,也是对集体历史的反思,彰显了古尔纳对移民身份认同的历史想象与重构愿景。
2025(2):63-72.
摘要:探索如何构建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新型组合模式与重点突破方向,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核心前沿议题。在全面剖析中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可行突破方向的基础上,尝试通过科学揭示和深入剖析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领域内可能存在的重大认知误区,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新工具开发、新型组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施方向。依据中国现实逻辑,重点围绕“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拖累经济增长”“单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有害论’”“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模式转型”等四大理论与实践认知误区,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并阐述了当前中国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所采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以及可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新型组合模式与关键突破方向。
2025(2):73-81.
摘要:制度型开放已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重点梳理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四个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发现:投资领域存在外资准入限制较多、营商环境和安全审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贸易领域存在货物贸易便利化不足、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与水平较低、数字贸易规则差异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金融领域存在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金融市场开放不完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慢、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创新领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创新链低效转化和人才引进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制度瓶颈问题,提出四个领域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政策建议,为新时代背景下稳定有序地扩大贸易创新发展、实现服务自由便利、促进数字跨境流动、推进金融和投资开放、增强创新动能,进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参考。
2025(2):82-94.
摘要:在“韧性时代”,产业链韧性构成一国产业安全发展的核心维度。为遏制中国的崛起并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美国政府依托其技术垄断优势,试图构筑“长板围栏”瓦解中国AI产业链生态的韧性基础。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困局。美国“长板围栏”策略的本质是对中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精准打击,而DeepSeek的算法效率革命、算力普惠平权和应用场景渗透,通过非对称竞争方式,实现“卡点突破”,冲出了美国“长板围栏”的技术封锁、行动控制和联合围堵,最终以“工程创新+开源普惠”的双轮驱动模式,变革了AI产业链技术应用的底层逻辑,开创了全球产业链“韧性生态”重构新范式,为中国前沿产业领域如何摆脱霸权国家的产业链围堵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2):95-103.
摘要:人工智能成为驱动人类认知革命及全球传播生态变革的“元技术”。 作为一项中国本土的技术实践,DeepSeek从模型层、逻辑层、数据层革新了认知基础设施的底层架构,进一步拓宽了人机传播关系的认知边界。全球传播生态正从人机共处迈向人机共生,呈现出新质传播力、强情感投射、技术民主化、传播主体间性四个特征。人机共同体在彼此依赖、相互赋能的准则下实现协同进化。在人工智能崛起与全球化传播的新时代,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普惠向善的价值理念,探索新型传播生态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路径。
2025(2):104-111.
摘要:DeepSeek为提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DeepSeek能够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另一方面,DeepSeek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面临如技术瑕疵及不当使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减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不高诱发主体性缺失、资本逻辑操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削弱、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引发隐私泄露风险和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实现运用过程中的技术防控、主体培育、资本规制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共振,是充分发挥DeepSeek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独特价值的重要前提。
2025(2):112-121.
摘要:随着生成式AI 技术的加速迭代与普适化应用,以ChatGPT4、Sora、Gemini、Claude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凭借其超大规模参数、超大规模数据、超大规模计算资源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技术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数据垄断权与用算法黑箱构建的“数字利维坦”。区别于资本主义生成式AI技术的技术化路径,深度求索公司研发的DeepSeek模型体系构建可解释性、普惠性、健壮性三位一体的技术范式,以算法透明对抗算法黑箱,以低成本复现最先进模型,以算法优化对抗算力限制,为破解数字资本主义的异化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具体而言,DeepSeek模型体系通过技术普惠—制度公平—空间正义的正向反馈系统,破除了数字资本主义的“技术锁定”,释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在潜能,为构建良好的AI智能生态系统、革新数字生产方式、推动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2):122-132.
摘要: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还能相互促进并产生有利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并结合2006—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能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且其影响显著强于两者单独对碳减排的作用;(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和促进区域碳减排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3)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主要通过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促进区域碳减排;(4)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对邻近地区的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2025(2):133-142.
摘要:促进消费公平是增进人民福祉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区域数字金融素养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数字金融素养加剧了个体消费不平等,且对中老年、未婚以及中低收入群体影响更为明显;区域数字金融素养更多地加剧了发展与享受型消费不平等,相对于金融素养,数字素养的作用更大;区域数字金融素养通过强化数字金融排斥与数字金融鸿沟进而作用到个体消费不平等。进一步分析表明,提升个体数字金融素养能够有效缓解消费不平等,且能显著削弱收入差距所产生的消费不平等效应。因此,为降低个体消费不平等,应持续强化数字金融普惠性,并特别注重不断缩小个体间数字金融素养差距。
2025(2):143-150.
摘要:习近平大历史观构建了一个彰显开放性、科学性与人民性的复线历史谱系。在理论视域上,是一种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连续多元的历史发展观,旨在实现历史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呈现开放性;在理论思维上,强调在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准确洞察历史发展的真相和原貌、科学考察历史发展的情景条件和系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体现科学性;在理论立场上,强调在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体活动交织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凸显人民性。
2025(2):151-159.
摘要:胸怀天下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理念的具象化和系统化表达,是围绕着“中国处理同世界关系”核心问题的话语叙事。在经历不同时期不同话语语境的语义变迁后,实现了胸怀天下话语的系统性集成与创新性发展。以稳定的概念内核为中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话语在与世界持续深层联动和结构性互鉴的实践中,呈现出目标愿景话语、共同体话语框架和格局塑造话语三种类型的表达方式,深度展现中国共产党世界理念的理论深蕴。在积极投身全球事业、承担国际责任的实践中,体现了胸怀天下话语承载的关切人类命运趋向的思维格局、全球贡献的大战略观及其改造天下的魄力与担当。
2025(2):160-168.
摘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蜕化变质丧失政权的深刻借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保证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的生成逻辑。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与力量、提供改革坚强组织保障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的根本、基础和保证。新时代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必须从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稳固党领导改革的思想根基、深化党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改革和夯实党领导改革的组织基础。
2025(2):169-176.
摘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使整个社会迈进了数智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观及道德观。就个体自我道德层面而言,数智时代的到来必然带来一些困境,如边界消弭所致的情境时空、人机对话所致的“身体离场”以及数字技术所致的虚拟主体。而在这种困境下,个体自我道德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其具象为主流价值观的模糊化、道德情感与责任的淡化以及道德意志的弱化。对此,有必要对个体自我道德困境进行疏解:一是数智时代个体自我道德困境的疏解应凸显价值理性的导向;二是数智时代个体自我道德困境的疏解应夯实道德边界明晰的基础;三是数智时代个体自我道德困境的疏解应强化自知自控自觉的着力点。总的来说,数智时代个体自我道德有其困境并有其具体表现,因此,个体自我道德的困境的疏解显得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2025(2):177-185.
摘要:监测预警是突发事故灾难治理防控的重要环节,现有机制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时空限制、隐私风险、信任缺失和技术鸿沟等现实隐忧。为解决上述困境,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纳入突发事故灾难监测预警研究范畴,从数据存储、网络共识、智能合约三方面深入分析区块链的赋能机理,通过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监测预警机制模型框架,从顶层思维、模块设计、技术融合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最终服务于突发事故灾难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创新。作为新兴技术代表,区块链为突发事故灾难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在保证事前监测预警信息精准、及时、全面共享的同时实现事后数据溯源和责任追踪,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和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2025(2):186-192.
摘要:图像叙事指向了运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意义建构的方式,是“意”与“形”的统一,只有实现“意”之理性内核与“形”之感性能指的动态平衡,才能形塑“像教于无形”的铸牢新范式,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效度的解决方案。在现实性上,图像叙事的“意”与“形”,在“铸牢”的视觉建构中通过“以形表意”“转义生成”“意义释放”,使抽象概念具象为可感知的文化文本;“视觉劝服”的知识表征、“符号互动”的价值传达、“表意实践”的践行外化,形成了从认知认同到行为外化的闭环;综合运用视觉叙事手法、发挥共情叙事优势、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框架、切入生活场域,构成了图像叙事拓展的实施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