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
    [摘要](305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  论毛泽东和邓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一次“落起”——以“邓、毛、谢、古”事件为中心
    刘征
    2015, 18(5):21-28.
    [摘要](11950) [HTML](0) [PDF 1.61 M](10563)
    摘要:
    邓小平第一落中的“邓、毛、谢、古”事件,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拥护、捍卫毛泽东正确路线和思想的代表人物,奠定了两人长期而巩固的政治关联;“邓、毛、谢、古”事件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第一起”的邓小平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将领;毛泽东的“邓毛谢古情结”成为邓小平“第二起”的关键因素。“邓、毛、谢、古”事件契合了邓小平和毛泽东在革命实践、政治经历和思想路线等方面的一致性,在毛邓关系史上起着助推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3  毛泽东与毛泽东研究的当代境遇及其展望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齐慕实 教授访谈录
    (加)齐慕实,张明
    2014, 17(5):1-10.
    [摘要](10068) [HTML](0) [PDF 1.67 M](6510)
    摘要:
    编者按: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长期以来,一大批国外学者对毛泽东研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国外毛泽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毛泽东在世界范围内反响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它也构成了在异域传播毛泽东理论及其实践的重要平台。本期“毛泽东研究”专栏刊发了国外毛泽东研究著名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齐慕实(Timothy Cheek)教授关于毛泽东与毛泽东研究的学术访谈录。齐教授长期致力于毛泽东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他出版了大量关于毛泽东的著述,诸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文献简史》(Mao Zedong and China’s Revolutions: A Brief History with Documents)(2002)《毛泽东:一个批判性导读》(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Mao)(2010)等。本刊特约记者提前将相关问题以英文形式提交齐教授,但鉴于齐教授扎实的中文功底,并且在他的建议下,本访谈主要是以中文交流为主,后期的整理与修改以英文通信为主。为了真实而全面地展现受访者关于毛泽东的整体性思考,我们仅仅进行了文字与表达上的相关技术性修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批判地吸收、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有助于毛泽东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4  对余华《古典爱情》和《爱情故事》的解读
    邓姿
    2014, 17(3):159-163.
    [摘要](8961) [HTML](0) [PDF 1.44 M](12572)
    摘要:
    《古典爱情》和《爱情故事》都以“爱情”为主要词汇命名,都以先锋小说著称,创作时间前后仅相隔半年,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古典爱情》通过“虚伪的形式”,渲染了暴力血腥、人性之恶及神秘宿命,显示出明显的先锋元素;《爱情故事》则注目于世俗生活,通过现实事象直指人性的麻木与生活的无奈,属于典型的民间叙事,从《古典爱情》到《爱情故事》,暗示着余华从现代到传统、从先锋叙事到民间叙事、从虚伪到真实的创作理念的变化。
    5  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
    吴文艳
    2014, 17(6):166-170.
    [摘要](8254) [HTML](0) [PDF 1.73 M](13837)
    摘要:
    中文外宣文本中通常运用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然而,中国文化负载词在词义上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等词,在表达上也是各有千秋。应该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段,适当地调整原文,改善译文的质量,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原则是保留原文信息、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以及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有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和意译法。
    6  基于西方新修辞学的新闻发言人话语建构
    官科
    2013, 16(4):153-156.
    [摘要](8064) [HTML](0) [PDF 1.77 M](180)
    摘要:
    西方新修辞学将自身定位于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工具,为新闻发言人话语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新修辞学指导下的发言人话语能够立足于新闻发布会的修辞情境,利用同一修辞和论辩模式,并结合传统的修辞诉诸,达成发言人和受众的广泛认同,从而推动双方的修辞互动过程,促成事态的良性发展。
    7  论合同之债请求权时效期间的起算——基于解释论的立场
    连光阳
    2014, 17(4):47-52.
    [摘要](7923) [HTML](0) [PDF 1.38 M](5682)
    摘要: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时效制度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构成要素,然而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对其规定失之简略。合同之债请求权是一项重要的请求权类型,以解释论为路径对其时效期间的起算进行类型化分析,并力图从法技术层面实现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可为分析时效期间的起算提供一个范例,并可为缓和诉讼时效制度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实现时效制度的本土化提供借鉴。
    8  胡乔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和反思
    何云峰
    2014, 17(5):11-19.
    [摘要](7500) [HTML](0) [PDF 1.62 M](9389)
    摘要:
    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毛泽东有近距离的观察。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表现,探讨了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原因,并就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同时,胡乔木也强调,要正确看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要从大局着眼,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做出评价。胡乔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和反思是全面而又深入的,显示出锐利的思想锋芒,对于正确开展晚年毛泽东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  汉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探究
    薛小英
    2014, 17(3):128-132.
    [摘要](7314) [HTML](0) [PDF 1.43 M](11062)
    摘要:
    除了表示疑问,汉语疑问词还可以用作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都/也”投射为功能语类DistP,疑问词在推导过程中经过[Spec, DistP]获得逐指解。疑问词处于是非问句、正反问句、祈使句中或受否定词或情态副词成分统领时为存在量词。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作从句时可以不表示疑问,说明疑问句都有非疑问用法。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反问、设问和祈使等非疑问用法主要由语用因素决定。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与孔子
    曹应旺
    2013, 16(6):5-10.
    [摘要](6575) [HTML](0) [PDF 1.75 M](4440)
    摘要:
    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11  基于预期损失理论的中国存款保险定价
    缪锦春,季安琪
    2015, 18(3).
    [摘要](4309) [HTML](0) [PDF 1.66 M](4410)
    摘要:
    12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蒋长流,江成涛
    2020(3):75-84.
    [摘要](3876) [HTML](0) [PDF 1.62 M](12920)
    摘要:
    基于2011~2016年全国25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算,并结合地级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存在一定的网络技术门槛;异质性分析发现,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影响在大城市中存在“收敛门槛”,而在中小城市中则体现为“加速门槛”;最后,技术创新在这一传导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激励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微观基础。
    13  论近三十年女性成长小说中的自叙传叙事
    梁小娟
    2014, 17(3):148-153.
    [摘要](3689) [HTML](0) [PDF 1.44 M](9388)
    摘要:
    近三十年来,女性作家在书写成长时倾向于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为原型,以自叙传的叙事方式来摹写与虚构“我”的成长故事,表现“理想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之间的反差。在成长叙事中,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往往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成长文本与作家的现实经验构成一种相互指涉、相互映照的关系,使自叙传这一叙事方式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14  机构改革背景下市场监管综合 行政执法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彭江辉,王思庆
    2020(3):135-144.
    [摘要](3643) [HTML](0) [PDF 1.37 M](9824)
    摘要:
    在全国市场监管领域前赴后继改革的浪潮中,湖南省通过部分地区试点先行、全省铺开的方式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融合精简机构的改革理念,市场监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推进,在集中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遗留问题的同时,又出现执法理念缺位、法律法规滞后、人员配备缺失、运行机制不畅等新难点。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精准化作指引、法律法规全面化废改立、队伍建设专业化树根基和工作机制系统化强内核使湖南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水平在稳步提升中见佳绩。
    15  “偶然同一性”论争的困境与出路
    杨四平,张建军
    2019(6):37-44.
    [摘要](3522) [HTML](0) [PDF 1.48 M](1269)
    摘要:
    是否承认“偶然同一性”,是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领域长期论争的焦点话题,争论集中于仅仅使用专名进行表达的“同一性陈述”之上。偶然同一观对必然同一观的反驳成功与否,关系到“严格指示词”等一系列专名理论能否成立。梳理双方论争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澄清论争的关键之处和各自背后的合理性依据。明确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之根本差异,既能为必然同一观提供新的辩护,也能为化解纷争提供新的建设性思路。
    16  美国影印的《毛著未刊稿,〈毛泽东思想万岁〉别集及其他》
    陈标
    2014, 17(2):13-24.
    [摘要](3033) [HTML](0) [PDF 1.51 M](6127)
    摘要:
    所谓“《毛泽东讲话和文章汇集》(1~23卷)(英文版)”和《新发现的毛泽东文献》来源于误译。美国影印的《毛著未刊稿,〈毛泽东思想万岁〉别集及其他》15种23卷的选自大陆编印的8种书:《学习文选》北京农机版全套4本,《毛泽东思想万岁》北师大版全套7本(《别集》只影印了其中5本)、哈市版全套11本(《别集》只影印了其中192页本)、新北大版336页本、北地版全套3本(《别集》只影印了其中2本),《学习资料》北大版4本,《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河南版袖珍一卷本,北京大学哲学系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室编印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教学研究参考资料》(一)至(五)。
    1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德原则探寻
    尹祝寿
    2014, 17(5):150-154.
    [摘要](3013) [HTML](0) [PDF 1.55 M](2085)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其自身的价值预设,这种价值预设需要道德原则的引导。伦理作为一种软约束力量,对个人与群体的作用效果显然是不够的,它缺乏强制性。把相对抽象的伦理要求、道德命令具体化为群体成员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可操作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形成一种伦理制度,它就具有群体性、他律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因此,从道德这一维度入手,我们需要重新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基础,这种伦理基础就是以教育公平、教育正义原则为圭臬,以人道主义与共享原则为内容,以个性发展原则为最终目标,这些原则的和谐统一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品质。
    18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李小兵
    2014, 17(4):164-167.
    [摘要](3011) [HTML](0) [PDF 1.37 M](12029)
    摘要:
    自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来,教育界爆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以人为本的教育存在于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过程中。他强调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赋予教育的人文气息和价值关怀,提倡向人性回归,其着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提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心理氛围以开发个体巨大资源,使受教育者经过全方位的洗礼,将人本主义思想扎根于心,真正实现人本教育之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教育效果来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促进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和教育公平。探讨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汲取其合理因素,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19  弗雷格论意义与真
    2012, 15(1):33-36.
    [摘要](2969)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弗雷格对于意义和真之条件的表述误导了人们将其视为真之条件的意义理论的倡导者。弗雷格并没有将句子的意义等同于它的真之条件。他的意义理论基于组合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句子的意义如何由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组成。他的意义理论因此完全独立于他的真之理论。
    20  毛泽东科学把握“新阶段”的 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吴日明,顾晓庆
    2020(1):1-8.
    [摘要](2888) [HTML](0) [PDF 1.56 M](2268)
    摘要:
    1938年10月12~14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大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抗日战争正在向着一个新阶段发展”的重要论断。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揭示了抗日战争将要进入“新阶段”的客观依据,阐述划分“新阶段”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借鉴过去经验制定“新阶段”的策略方针,指明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新阶段”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新阶段”和“新时代”内涵相近,两者都标志着客观事物发生新变化,预示着社会历史发展迎来新起点。重温毛泽东科学把握“新阶段”的思想,对于当前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重要启示意义。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